上个月看到一本书很有意思,是日本教育学者写的关于学习空间的书———《打造让孩子自主学习的住宅》。讲的是日本一家建筑咨询公司,调研了200个家庭,总结孩子考上名校的家庭在家居布局的一些共性,从而总结了一套“培养聪明孩子住宅”的方法。书里大部分观点我们都认同,并且在我们家进行了实施。但关于孩子在公共空间学习这一点,我和豆荚爸爸产生了分歧,并且争执了很久,我的理由很简单,担心孩子受干扰,怕孩子分心。
实施了3周,我们惊讶地发现:小豆荚在家学习的效率居然提高了不少,孩子单独在房间里学习,不仅需要更加自律,同时还要对抗孤独感。如果你们也觉得孩子关在房间写作业很无聊,不妨跟我们一起打破空间,重新布置一个适合学习的家。
打造展示空间
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展示墙,例如房门外的过道、客厅空白墙、门后空间等。我们家利用门后5厘米进深的一面墙打造一个亚克力书墙,既可以放书、画作、照片、获得的奖状,还可以化身愿景墙,将目标愿望直观展示,强化目标感。有了这个小小的展示墙,小豆荚变得更喜欢搞创作,每周都会化身小画家画出一幅“大作”展示在上面。最近,小豆荚学会了费曼学习法,就是把学过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别人听,如果能讲清楚,就是学会了。我们发现小小的A4纸已经不太能满足小豆荚老师的讲课,所以我们打算在过道安装一面玻璃白板,让它成为小豆荚老师“传道授业”学习交流的新空间。
2米长桌化身家庭驿站
去客厅化是我们家装修以来一致认为最正确的决定。用2米长桌代替厚重的沙发,极大增强了一家人的交流。在这个桌子上,我们实现了亲子共读,进行家庭兵乓球比赛,还化身全家工作台,大人敲击电脑的哒哒声、小豆荚写字的沙沙声、小猫咪的咕噜声等等,都是我们家的幸福瞬间。
游牧民式学习
家里任何空间都可以是孩子学习的场所。不局限于一个固定的空间设置书架,家中到处都可以放书,处处都是阅读角,例如阳台、玄关、餐厅,甚至厨房、卫生间都可以。品类也可以随意,不需要太过严格地分类大人和孩子的书,让孩子随意选择场所学习和阅读。
利用磁吸空间
我们家入户门和冰箱都是可磁吸的,利用这些磁吸空间,我们特地买了一批磁吸字母贴。平时爸爸妈妈做饭的时候,小豆荚就喜欢用磁吸字母在冰箱上拼写单词考察我们,在玩乐互动中我们记住了不少单词。我们偶尔也会看到她放学回家后,还站在入户门上拼单词的身影,她觉得就像在拼乐高一样有意思。
从此,我们家不再是一个个模块化的空间,而是随着我们的生活状态而变化,和我们一起成长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