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湛江科技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乡土实践中解码文化基因

©原创 2025-04-13 18:50 湛江云媒  

3-4月,湛江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粤西非遗空间设计》课程开启“行走的课堂”,由环境艺术系5位教师带领22名学子深入湛江非遗沃土,通过“行走的课堂”解码文化基因,以设计之力赋予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

环境艺术系以“非遗空间设计”为切入点,组织师生走进湛江市博物馆、赤坎老街、雷州足荣村等地,通过实地调研、测绘与创作,挖掘非遗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空间智慧。在雷州足荣村,师生们从传统民居的“天井纳气”中领悟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昌公书局,他们以步距丈量古建筑模式,将传统营造智慧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老师们在现场授课,引导学生从采光、通风等维度解析非遗空间的生命力。这种“文化解码—设计转译”的实践模式,为非遗的当代传承提供了创新路径。


作者:文字、视频/记者张永幸
编辑:岑川
值班主任:苏碧银
值班编委:钟忠

3-4月,湛江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粤西非遗空间设计》课程开启“行走的课堂”,由环境艺术系5位教师带领22名学子深入湛江非遗沃土,通过“行走的课堂”解码文化基因,以设计之力赋予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

环境艺术系以“非遗空间设计”为切入点,组织师生走进湛江市博物馆、赤坎老街、雷州足荣村等地,通过实地调研、测绘与创作,挖掘非遗背后的文化逻辑与空间智慧。在雷州足荣村,师生们从传统民居的“天井纳气”中领悟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昌公书局,他们以步距丈量古建筑模式,将传统营造智慧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老师们在现场授课,引导学生从采光、通风等维度解析非遗空间的生命力。这种“文化解码—设计转译”的实践模式,为非遗的当代传承提供了创新路径。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