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吴川市黄坡镇郑屋村

这展馆 记乡愁

©原创 2025-04-23 09:08 湛江日报  

藏品丰富的郑屋村农耕文化展览馆。记者赖寒霜 摄

在吴川市黄坡镇郑屋村,一座反映鉴江中下游传统农耕文化的展馆,让双休日到此徜徉的市民兴致勃勃——原来,数十年前,我们的父老乡亲是如此耕读于斯的!

近日,记者走进郑屋村农耕文化的展览馆,映入眼帘的是数百件从村民中征集而来的老物件,包括老式蓑衣、木制脱谷机、泥砖制坯模框、红棉牌“二八大杠”自行车、煤油灯和汽灯,数百件老物件涵盖数十年前村民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踏入其中,恍若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先辈们勤劳质朴、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该馆坐落于村落的中心地带,占地350平方米,共陈列历史文物300多件,农耕农俗用具200多件,成为郑屋村展示和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场所。

枕江濒海的郑屋村,史称“黄坡纱帽地”。元代昭毅将军郑璐公扎根于此,后人渔农耕读,繁衍生息。700多年间,郑屋村融入具有代表性的鉴江下游农耕文化中。

近年来,郑屋村党支部结合丰富的江海特色农耕文化,整合帮扶、乡贤、人才等各方力量,建成郑屋村农耕文化展览馆。该馆坐落于村落的中心地带,占地350平方米,共陈列历史文物300多件,农耕农俗用具200多件,成为郑屋村展示和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展馆中部,还按村里过去的老屋样式,特意复制了一堵泥砖墙和茅草屋檐。

展品中嘎吱作响的水车、锋利的犁与耙、木工用刨凿锯,见证着几百年来村民自给自足的生活,也给外出拼搏的经商务工者,留下了美丽乡愁。


作者:记者赖寒霜 吴建韬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莫松萌

藏品丰富的郑屋村农耕文化展览馆。记者赖寒霜 摄

在吴川市黄坡镇郑屋村,一座反映鉴江中下游传统农耕文化的展馆,让双休日到此徜徉的市民兴致勃勃——原来,数十年前,我们的父老乡亲是如此耕读于斯的!

近日,记者走进郑屋村农耕文化的展览馆,映入眼帘的是数百件从村民中征集而来的老物件,包括老式蓑衣、木制脱谷机、泥砖制坯模框、红棉牌“二八大杠”自行车、煤油灯和汽灯,数百件老物件涵盖数十年前村民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踏入其中,恍若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先辈们勤劳质朴、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该馆坐落于村落的中心地带,占地350平方米,共陈列历史文物300多件,农耕农俗用具200多件,成为郑屋村展示和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场所。

枕江濒海的郑屋村,史称“黄坡纱帽地”。元代昭毅将军郑璐公扎根于此,后人渔农耕读,繁衍生息。700多年间,郑屋村融入具有代表性的鉴江下游农耕文化中。

近年来,郑屋村党支部结合丰富的江海特色农耕文化,整合帮扶、乡贤、人才等各方力量,建成郑屋村农耕文化展览馆。该馆坐落于村落的中心地带,占地350平方米,共陈列历史文物300多件,农耕农俗用具200多件,成为郑屋村展示和传承农耕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展馆中部,还按村里过去的老屋样式,特意复制了一堵泥砖墙和茅草屋檐。

展品中嘎吱作响的水车、锋利的犁与耙、木工用刨凿锯,见证着几百年来村民自给自足的生活,也给外出拼搏的经商务工者,留下了美丽乡愁。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