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又见炊烟

2025-05-02 10:01 湛江日报  

草长莺飞,梨花飘雪。

清明节,我们姐弟三个相约去给父亲扫墓。父亲墓葬周围的草木、青苔,带着儿女们的思念,随岁月的生长而生长。他们漫过石阶,像极了老父亲散步时的脚印;野豌豆秧攀着老屋的篱笆,快活地向阳疯长,恰似父亲年轻时耕田里猎猎飘扬的长鞭。现在,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在春天里与我们重逢。

扫完墓,我们经过了父亲生前栽种的桑葚园,园子里的桑葚树又抽了许多新枝。母亲踮脚摘下一筐鲜嫩的桑叶,说要用老井的泉水,煮一壶春茶。

炊烟袅袅处,我突然读懂清明真正的含义——逝者活在生者的记忆里,生长着,而我们永远站在爱与希望的征途上,将父辈们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家风家训薪火相传。

扫墓归来的第二天下午,我漫步公园。暮春的斜阳将桥墩切割成明暗交错的琴键,一位老艺人的电吹管悠扬的乐声,从混凝土穹顶下悄然浮起,音符像沾了水汽的绸缎,暖暖地拂过耳际。当《烛光里的妈妈》这首熟悉的旋律如丝如缕,绵绵漫过第三道桥拱,我隐约望见自己的影子,正在青石板上融化,渐渐洇成母亲厨房里那盏老茶壶温润模样。

十年前父亲病床外的白菊还未凋零,母亲,便成了故乡老屋里独自校准时钟的老人。她总在电话里说,院角的桂花树又高过了瓦檐,却绝口不提风湿痛的膝盖,如何步履蹒跚爬上阁楼地收回晒干的梅菜。那些装在陶瓷罐里的腌青豆,年复一年,在清明雨前封存着母亲的挂念,等待儿女们某个推门而入的惊喜。

路过的一个姑娘,正替母亲拂去肩头飘落的杨柳花絮,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了十七岁的那个秋天,生平第一次离开母亲远去求学的清晨:母亲鬓角初生的雪线还没漫过耳际,她执意将我背包里的薄毛衣,换成了那件更厚实的红毛线衫。那件厚毛衫,花色针法虽有几分单调,却是母亲千针万线携着自己的体温与牵挂,熬更守夜织起来的。至今,仍在远离母亲的每个冬夜里,渗出浓浓的暖意。如今,她的白发该是终年不化的雾凇了,她却在视频里一手捋着银丝,一手举着手机,笑呵呵地对我说,我最近在手机上学了几道拿手好菜,反复操练中呐,就等着你们这群小馋猫们回来尝呐。

桥洞下,电吹管动情的乐曲忽然汹涌澎湃,扑面而来。吹奏者腮帮凹陷的沟壑里,流淌着所有母亲等待儿女归来时的皱褶。我看见了无数个我,正从音符中析出:五岁时,那个攥着母亲衣角小心翼翼过马路的我;十五岁时,那个伏在母亲膝头憧憬着编麻花辫美美的我;二十五岁时,那个在汽车上被母亲偷偷塞上几颗红枣预防低血糖的我……每个瞬间,都演奏着老茶壶煮开时咕嘟咕嘟的叮咛,在记忆的暗房里渐渐蔓延……

向晚的微风不经意和归去的倦鸟撞了个满怀,他们一起悠悠地掠过江面。吹管老人脚边的汉江河,已盛满粼粼的柔波。我往江中轻投卵石的清响,惊醒了沉睡在旧时光里的珍藏——那是母亲每日盛小米粥的青花瓷碗,碗底永远卧着剥好的水煮蛋,像极了此时此刻汉江河畔那轮永不坠落的夕阳!

归途的梧桐絮飘进我眼眶,凝结成琥珀色的泪光。此刻,七十多公里外的老屋里,是否也有音符飘过纱窗,轻轻覆盖在我给母亲编织的毛线披肩上?那些躺在抽屉里的泛黄奖状、孩子们儿时掉落的乳牙、父亲手写的日常花销手账,将散落的流金岁月重新一颗一颗拾起,串成一个完整的珠链留与我收藏!

每个想念母亲的夜,总是那么漫长!


作者:魏勤波
编辑:岑川

草长莺飞,梨花飘雪。

清明节,我们姐弟三个相约去给父亲扫墓。父亲墓葬周围的草木、青苔,带着儿女们的思念,随岁月的生长而生长。他们漫过石阶,像极了老父亲散步时的脚印;野豌豆秧攀着老屋的篱笆,快活地向阳疯长,恰似父亲年轻时耕田里猎猎飘扬的长鞭。现在,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在春天里与我们重逢。

扫完墓,我们经过了父亲生前栽种的桑葚园,园子里的桑葚树又抽了许多新枝。母亲踮脚摘下一筐鲜嫩的桑叶,说要用老井的泉水,煮一壶春茶。

炊烟袅袅处,我突然读懂清明真正的含义——逝者活在生者的记忆里,生长着,而我们永远站在爱与希望的征途上,将父辈们艰苦朴素自力更生的家风家训薪火相传。

扫墓归来的第二天下午,我漫步公园。暮春的斜阳将桥墩切割成明暗交错的琴键,一位老艺人的电吹管悠扬的乐声,从混凝土穹顶下悄然浮起,音符像沾了水汽的绸缎,暖暖地拂过耳际。当《烛光里的妈妈》这首熟悉的旋律如丝如缕,绵绵漫过第三道桥拱,我隐约望见自己的影子,正在青石板上融化,渐渐洇成母亲厨房里那盏老茶壶温润模样。

十年前父亲病床外的白菊还未凋零,母亲,便成了故乡老屋里独自校准时钟的老人。她总在电话里说,院角的桂花树又高过了瓦檐,却绝口不提风湿痛的膝盖,如何步履蹒跚爬上阁楼地收回晒干的梅菜。那些装在陶瓷罐里的腌青豆,年复一年,在清明雨前封存着母亲的挂念,等待儿女们某个推门而入的惊喜。

路过的一个姑娘,正替母亲拂去肩头飘落的杨柳花絮,这个动作,让我想起了十七岁的那个秋天,生平第一次离开母亲远去求学的清晨:母亲鬓角初生的雪线还没漫过耳际,她执意将我背包里的薄毛衣,换成了那件更厚实的红毛线衫。那件厚毛衫,花色针法虽有几分单调,却是母亲千针万线携着自己的体温与牵挂,熬更守夜织起来的。至今,仍在远离母亲的每个冬夜里,渗出浓浓的暖意。如今,她的白发该是终年不化的雾凇了,她却在视频里一手捋着银丝,一手举着手机,笑呵呵地对我说,我最近在手机上学了几道拿手好菜,反复操练中呐,就等着你们这群小馋猫们回来尝呐。

桥洞下,电吹管动情的乐曲忽然汹涌澎湃,扑面而来。吹奏者腮帮凹陷的沟壑里,流淌着所有母亲等待儿女归来时的皱褶。我看见了无数个我,正从音符中析出:五岁时,那个攥着母亲衣角小心翼翼过马路的我;十五岁时,那个伏在母亲膝头憧憬着编麻花辫美美的我;二十五岁时,那个在汽车上被母亲偷偷塞上几颗红枣预防低血糖的我……每个瞬间,都演奏着老茶壶煮开时咕嘟咕嘟的叮咛,在记忆的暗房里渐渐蔓延……

向晚的微风不经意和归去的倦鸟撞了个满怀,他们一起悠悠地掠过江面。吹管老人脚边的汉江河,已盛满粼粼的柔波。我往江中轻投卵石的清响,惊醒了沉睡在旧时光里的珍藏——那是母亲每日盛小米粥的青花瓷碗,碗底永远卧着剥好的水煮蛋,像极了此时此刻汉江河畔那轮永不坠落的夕阳!

归途的梧桐絮飘进我眼眶,凝结成琥珀色的泪光。此刻,七十多公里外的老屋里,是否也有音符飘过纱窗,轻轻覆盖在我给母亲编织的毛线披肩上?那些躺在抽屉里的泛黄奖状、孩子们儿时掉落的乳牙、父亲手写的日常花销手账,将散落的流金岁月重新一颗一颗拾起,串成一个完整的珠链留与我收藏!

每个想念母亲的夜,总是那么漫长!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