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依托区位优势筑牢中华鲎保护双路径

科学护鲎 从小做起

©原创 2025-07-01 14:58 湛江晚报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所)中华鲎保护卫士团队联合湛江硇洲岛黑石屿鲎保护社区,举办“鲎起之秀:科学护鲎,从小做起”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理论+实践”模式提升社区儿童保护意识,展现湛江在中华鲎保护中“科学研究与群众基础并重”的独特路径。

科研人员和孩子们深入鲎沙岛栖息地开展野外调查。

活动中,科研人员带领孩子们在海边开展水质检测实操,手把手教学水温、盐度等指标测量,直观呈现健康水质对中华鲎生存的关键意义。次日,团队深入鲎沙岛栖息地开展野外调查,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活体中华鲎,将科普知识与实地体验结合,深化对物种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因鲎试剂的需求兼具生态与科研价值。2022年6月,中国首个“鲎保护社区”落户硇洲岛黑石屿,南海所以此为科研基地,推动“公民科学”模式落地——社区成立巡护小队,2022至2024年间,儿童单独或带领游客救鲎116次、共计722只,形成群众主动参与的保护氛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SCI 期刊《Regional Studies in Marine Science》,证实公民科学在栖息地保护中的实践潜力。2024年10月,南海所团队事迹入选IUCN SSC“成功案例”,作为“中国物种保护典型经验”在阿布达比国际会议分享,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南海所专家颉晓勇博士指出,湛江具备中华鲎保护的独特区位优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SSC)数据显示,2024年湛江遂溪县中华鲎栖息地“出现频率”达65.91%,在亚太地区34个调查站点中居首,印证当地作为珍稀物种栖息地的重要价值。他强调,中华鲎保护需凝聚科研机构、社区、公众等多方力量。目前,湛江正通过科普宣传、科研支撑与社会监督结合,推动公众理解物种生态价值,唤起保护意识。从科学观测到社区实践,湛江正以“区位优势+双轨保护”模式,为濒危物种保护探索可持续路径。

作者:文/记者刘金凤 图/颉晓勇提供
编辑:何海清
值班主任:苏碧银

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海所)中华鲎保护卫士团队联合湛江硇洲岛黑石屿鲎保护社区,举办“鲎起之秀:科学护鲎,从小做起”主题科普活动,通过“理论+实践”模式提升社区儿童保护意识,展现湛江在中华鲎保护中“科学研究与群众基础并重”的独特路径。

科研人员和孩子们深入鲎沙岛栖息地开展野外调查。

活动中,科研人员带领孩子们在海边开展水质检测实操,手把手教学水温、盐度等指标测量,直观呈现健康水质对中华鲎生存的关键意义。次日,团队深入鲎沙岛栖息地开展野外调查,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活体中华鲎,将科普知识与实地体验结合,深化对物种保护重要性的认知。

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鲎因鲎试剂的需求兼具生态与科研价值。2022年6月,中国首个“鲎保护社区”落户硇洲岛黑石屿,南海所以此为科研基地,推动“公民科学”模式落地——社区成立巡护小队,2022至2024年间,儿童单独或带领游客救鲎116次、共计722只,形成群众主动参与的保护氛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 SCI 期刊《Regional Studies in Marine Science》,证实公民科学在栖息地保护中的实践潜力。2024年10月,南海所团队事迹入选IUCN SSC“成功案例”,作为“中国物种保护典型经验”在阿布达比国际会议分享,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南海所专家颉晓勇博士指出,湛江具备中华鲎保护的独特区位优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SSC)数据显示,2024年湛江遂溪县中华鲎栖息地“出现频率”达65.91%,在亚太地区34个调查站点中居首,印证当地作为珍稀物种栖息地的重要价值。他强调,中华鲎保护需凝聚科研机构、社区、公众等多方力量。目前,湛江正通过科普宣传、科研支撑与社会监督结合,推动公众理解物种生态价值,唤起保护意识。从科学观测到社区实践,湛江正以“区位优势+双轨保护”模式,为濒危物种保护探索可持续路径。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