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台风‘蝴蝶’马上登陆,这里太危险了,快跟我们去安置点!”今年6月,台风“蝴蝶”来临前夕,霞山区爱国街道洪屋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宇婷带领社区干部在风雨中奔走、挨家挨户敲门转移群众。
“万事民为先。”这是陈宇婷扎根基层24年最朴素的信念。在洪屋社区,街坊们更喜欢用另一个温暖的称呼——“书记妈妈”来呼唤她。
为全力防御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陈宇婷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提醒居民做好防御工作。
扎根廿四载 小巷深处扛起治理大旗
自2001年投身基层,陈宇婷早已将社区视为家园。她深知党建引领是治理的基石,创新性地代表社区与辖区4家单位党组织签署共驻共建协议,成立社区“大党委”,让“双报到”机制真正落地生根。
她亲自担任网格长,推动“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当老旧小区改造的难题摆在面前,她带领社区干部先后完成1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升级,将“边角小地块”精心雕琢为便民“边角小花园”:公共晾衣绳解决了居民“晒衣难”问题,便民座椅成为街坊歇脚闲谈的港湾,新添的小花坛则让岁月斑驳的街巷焕发新生机。
柔肩担道义 “妈妈书记”暖透困境心
陈宇婷深知社区发展非一人之功,她全力锻造一支“铁肩担道义”的队伍,把党支部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她以身作则,点燃党员干部心中为民服务的火种。
社区里,一个失学孩童的命运曾牵动她的心。在公园偶然发现这名小学生后,她主动联系家人,得知孩子因父母离异随奶奶生活而失学。她多方奔走,最终为孩子叩开了重返校园的大门。面对一对失去双亲、仅靠年迈多病奶奶照顾的困境姐弟,陈宇婷第一时间协调落实低保,更时常登门探望、节日必送温暖。当一位残疾儿童因家庭困难无法购买助力车上学,又是她全力争取资金,铺平孩子的求学路。
陈宇婷和街道干部对辖区内困难党员进行慰问。
小事见真章 方寸之地书写为民情怀
在陈宇婷看来,社区治理的密码,藏在每一件被居民牵挂的“小事”里。她将文明与法治建设并重推进:文艺晚会欢声笑语,法律知识竞赛热火朝天,普法讲座和咨询台则如春风化雨,悄然提升了居民的法治素养,共同铸就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金字招牌。
5月30日,洪屋社区在爱国苑举行“端午粽动员,欢乐庆六一”双节同庆主题活动。
她的“万事民为先”座右铭,具象为社区每一个温暖的角落:共享晾衣架让居民“晒”出幸福感,创新路两侧新装的路灯......从协调建设爱国苑主题公园,到解决墙体渗水、路面坑洼甚至水管爆裂的急难问题,她带领社区干部将“贴心”二字,刻进居民日常的每处细节。
二十四载光阴,陈宇婷将一条条寻常巷陌走成了连接党心民心的桥梁。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时代浪潮中,她以社区为纸,以担当作笔,用无数看似微小的“小改造”“小设置”“小建设”,汇聚成洪屋社区幸福图景的厚重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