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湛江海滨迎来旅游高峰,清凉海水吸引游客的同时,海蜇蜇伤风险也显著上升。近日,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收治了一名因海蜇蜇伤后仅用清水冲洗便继续工作,导致伤情急剧恶化的患者,引发医生对科学处置的紧急呼吁。
病例警示:处置不当 小伤变大患
据了解,该患者在手部被蜇伤后,仅用清水简单冲洗便继续工作,随后伤处迅速出现水疱,并伴有头晕、恶心等全身反应。
经医院诊断,其症状为海蜇蜇伤引发的局部炎症及全身反应。医护人员随即采取清除残留触手、海水冲洗伤口、冷敷及静脉输液等针对性治疗,目前患者已逐步康复。
参治医生、普通外科主任陈建发指出,夏日正是海蜇蜇伤高发期,连日来已救治多位病人。海蜇蜇伤并非小事,及时科学处置是关键,否则轻则加重症状,重则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沙海蜇
揭秘海蜇:美丽水母变“温柔杀手”
海蜇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虽与水母同属近亲,常被统称为水母,但其触手上的“秘密武器”却暗藏杀机。海蜇伞部下方的八条口腕及触手上,布满了特化的刺细胞——每个刺细胞内含刺丝囊,囊中卷曲的刺丝如同微型“注射针”,一旦接触人体,便会迅速弹出并刺入皮肤,释放出含多肽、蛋白质、酶类等成分的复杂毒液,对皮肤和组织造成刺激与损伤。
在我国沿海,沙海蜇、海月水母、白脊藤壶水母等较为常见。其中,沙海蜇毒性较强,蜇伤后症状往往更为严重;海月水母毒性相对较弱,症状通常较轻。但无论毒性强弱,一旦被蜇,都需谨慎对待。
海月水母
识别症状:从局部不适到全身危机
海蜇蜇伤的症状轻重与海蜇种类、蜇伤面积、毒液注入量及个人体质密切相关,主要分为局部与全身两类。
局部症状多表现为蜇伤后瞬间出现烧灼痛或刺痛,随后迅速红肿并可能扩大范围,进而出现红色丘疹、斑丘疹,严重时会形成含澄清液体的水疱,部分人还会伴随瘙痒。若因瘙痒抓挠导致皮肤破损,极易引发感染。
全身症状则多见于大面积蜇伤或被强毒性海蜇蜇伤的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对于过敏体质者,更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若不及时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科学应对:牢记“急救七步法”
被海蜇(水母)蜇伤后,及时正确的处理非常重要,它可以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关键时刻能救命。
以下是具体的处理步骤:
(一)速离海水
被蜇伤后,应立即离开海水,避免再次被海蜇蜇伤。同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以免加重病情。
(二)清除触手
海蜇的触手上可能还残留着刺细胞,这些刺细胞如果继续留在皮肤上,会释放更多的毒液。因此,需要及时清除残留的触手。在清除触手时,不要用手直接去抓挠,以免刺细胞刺伤自己的手。可以用镊子、筷子等工具将触手夹掉,也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轻轻擦拭掉。
(三)海水冲洗
清除触手后,要用大量的海水冲洗伤口,这样可以冲掉部分残留的毒液和刺细胞。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淡水冲洗伤口,因为淡水会刺激刺细胞,促使其释放更多的毒液。
(四)中和毒液
对于一些毒性较弱的海蜇蜇伤,可以用醋(白醋或食用醋)冲洗伤口,醋可以中和部分毒液,减轻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海蜇毒液都能被醋中和,对于一些毒性较强的海蜇,如箱水母,用醋冲洗可能无效,甚至会加重症状,所以在使用醋之前,最好先了解海蜇的种类。如果不确定海蜇的种类,建议先不使用醋,直接进行下一步处理。
(五)冷敷止痛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蜇伤部位,每次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敷一次,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不要将冰袋直接贴在皮肤上,以免冻伤皮肤,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后再敷。
(六)避免抓挠和摩擦
被蜇伤后,皮肤会出现瘙痒和疼痛的症状,但要避免抓挠和摩擦伤口,以免皮肤破损,引起感染。如果瘙痒难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止痒的药物。
(七)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蜇伤面积较大,症状严重,如疼痛剧烈、红肿明显、出现大面积水疱等。
2.出现全身症状,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等。
3.对海蜇毒液过敏,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症状。
4.蜇伤部位位于特殊部位,如眼睛、口腔、生殖器等。
在前往医院的途中,要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和舒适,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让其保持半坐卧位,并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防患未然:筑牢海边安全防线
预防海蜇(水母)蜇伤比治疗更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了解海蜇的活动规律
海蜇喜欢在温暖的海水里活动,一般在夏季和秋季较为常见,尤其是在傍晚和清晨,海蜇更容易出现在浅海区域。因此,在这些时间段,应尽量避免在浅海区域游泳和嬉戏。
(二)注意观察海水环境
在进入海水之前,要仔细观察海水环境,看看是否有海蜇出没。如果发现海面上有白色的漂浮物,很可能是海蜇,应尽量远离。
(三)穿戴防护装备
在海边游泳或进行水上活动时,应穿戴长袖长裤的泳衣或潜水服,这样可以减少皮肤暴露在外面的面积,降低被海蜇蜇伤的风险。同时,还可以戴上手套和脚蹼,进一步加强防护。
(四)避免触摸海蜇
即使是已经死亡的海蜇,其触手上的刺细胞仍然可能保持活性,接触后仍有可能被蜇伤。因此,不要随意触摸海蜇,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
(五)遵守海边的规定
在一些海滨浴场,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海蜇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测,并设置警示标志。在进入海滨浴场时,要遵守管理人员的规定,不要进入禁止游泳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