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廉江市新民镇紧扣“体育+”融合战略,让足球成为镇域经济增长新支点、乡村文明涵养载体,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推动城乡要素流动注入强劲体育动能。(据9月1日《湛江日报》)
诚然,新民镇以足球为特色抓手,将群众运动热情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了一个生动范本!
乡村振兴,关键在找到符合本地实际的特色路径。新民镇的选择颇具智慧:从群众基础深厚的足球运动切入,既顺应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避开了传统产业同质化竞争的陷阱。从儿时的“纸团球”到省重点足球村项目,从10多个零散球场到“足球+文旅+农业”的综合规划,新民镇没有将足球局限于体育范畴,而是将其打造成整合乡村资源的核心纽带,这种“小切口带动大发展”的思路,值得各地借鉴。
项目落地的关键,在于破解资源要素瓶颈。新民镇的实践展现了政企社协同发力的合力:政府主导规划对接政策,解决用地、资金等核心难题;足球协会牵头运营,盘活闲置场地、培育专业团队;学校积极参与,从娃娃抓起夯实人才基础。这种“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群众参与”的模式,既发挥了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又激活了社会力量的创造力,让足球项目从“纸上蓝图”变为“实景画”。
更深层的价值在于,足球正成为打破城乡壁垒的桥梁。新民镇规划的赛事举办、人才培育、岗位提供等举措,不仅能带动本地村民增收,更能吸引城市的球员、游客和投资向乡村流动;而“足球+旅游”线路的打造,又能将乡村的农业、文旅资源推向城市市场。这种双向流动的格局,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聚人气”到“兴产业”,新民镇的探索仍在继续。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共性难题是如何将特色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动能。新民镇的实践启示我们:特色产业不必拘泥于传统农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项目同样可以成为突破口。关键在于能否做好“融合”文章——将单一项目与文旅、农业、教育等领域深度嫁接,形成产业链条、放大综合效益。
当足球造型的路灯点亮新民镇的夜晚,照亮的不仅是乡间道路,更是乡村振兴的新方向。新民镇的故事证明,只要找准特色、整合资源、创新模式,普通乡村也能凭借“小特色”走出“大格局”,让乡村振兴既有“活力”更有“可持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