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湛江市委、市政府印发《湛江市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七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了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七项行动”。
《方案》要求,“七项行动”2025年底前要分别重点打造10个村(社区)。经过牵头单位实地调研和征集意见,72个重点打造的村(社区)名单已确定并公布,各项行动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霞山区特呈岛风光。 记者郎树臣 摄
72个村(社区)的名单落地,打造共建共治新样板
根据《方案》部署,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市水务局、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委政法委作为牵头单位,分别负责深入实施发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行动、环北广东工程二期建设行动、绿美湛江生态建设行动、交通安全治理群众助力行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全民守护”行动、抓好“净、畅”行动、群防群治行动等“七项行动”。
目前公布的72个村(社区)覆盖湛江市各县(市、区),将作为2025年度重点打造对象,率先探索群众参与治理的有效路径。这些村(社区)涵盖城乡不同类型,各牵头单位因地制宜、因类施策,通过政策资源倾斜、工作机制创新,推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湛江经验。
深入实施“七大行动”,群众参与路径清晰
“七项行动”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各大重点领域展开,每一项均明确了群众参与的具体路径与工作方法。
发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行动,实施党员入户、乡贤走访、群众出工投劳、“门前三包”“绿美生态小板块”建设、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六个“全覆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
发动群众扩大规模形成合力助推环北广东工程二期建设,聚焦渠道、山塘、小水池等处的清淤工作。通过群众参与清淤、民兵支援清淤、水利专业队清淤及项目带清淤等方式,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恢复雷州半岛原有渠道水系通畅,基本形成百库千池万塘输水储水网络。
发动群众参与绿美湛江生态建设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深入开展组织群众“植绿护绿”、宣传群众“爱绿兴绿”、教育群众“心中播绿”、服务群众“绿富共赢”四大行动,实现环境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双赢。
交通安全治理群众助力行动中,开展“小头盔·大安全”主题宣传,组织交通安全宣教“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五进”活动,建立摩电交通违法行为AI劝导系统,招募热心群众担任交通安全志愿者。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全民守护”行动中,聚焦农贸市场、学校食堂、网络订餐、食品生产主体、食品经营主体五大领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安全“你点我检”、直播查餐厅活动、强化食品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等20条具体措施,构建“群众监督+社会协同+企业自律”的多元治理模式。
发动群众参与抓好“净、畅”行动,建立健全群众参与城市“净、畅”环境治理机制,组建社区或小区志愿服务队、扎实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等措施。截至2027年年底,“净、畅”行动从政府行为转化为群众自主行为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发动群众参与群防群治行动,推进平安建设专题宣传、消防安全管理、纠纷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务、公共安全排查、社会治安防范、社会风险防控、未成年人保护、见义勇为弘扬等九个专项工作。
三年三步走,绘就湛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七项行动”是一项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旨在形成具有湛江特色的群众工作体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湛江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方案》明确了清晰的实施路径:到2025年年底,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七项行动”的机制基本建立,“七项行动”分别重点打造10个村(社区),取得初步成效;到2026年年底,“七项行动”分别重点打造10个乡镇(街道)、100个村(社区),取得明显成效;到2027年年底,在“七项行动”基础上,形成具有湛江特色的群众工作体系。
“七项行动”致力于推动社会治理从“单一管理”转向“多元共治”,从“政府主导”变为“群众主动”,从根本上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为湛江打造“产业湛江、生态湛江、平安湛江、鲜美湛江、文明湛江、幸福湛江”提供了坚实支撑。
目前,我市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宣传发动、激励引导、民声回应”四大机制,全面激发群众参与“七项行动”的热情。随着重点打造的72个村(社区)名单的公布和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湛江正稳步探索一条富有本地特色、融合群众智慧的治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