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驱蚊手环真的比喷雾更安全有效吗?真的假的?

2025-09-05 09:42 广东疾控  

驱蚊手环因其

“不接触皮肤”“天然无害”

等宣传

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网上还有很多人认为

相比驱蚊喷雾

手环戴在手上更安全、更方便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市面上常见的驱蚊手环,其标注的“柠檬油、香茅油”等植物精油,大多只是未经提纯的粗提混合物,仅含有少量活性成分,和真正有效的驱蚊成分“柠檬桉油”差太多,几乎可忽略不计。而且叠加作用范围有限,只有手环周围很小的范围,驱蚊效果实则可忽略不计。





驱蚊手环为什么被认为更安全?



驱蚊手环通常打出以下几张“安全牌”:


  • 不需要直接喷在皮肤上,避免过敏  


  • 天然植物精油萃取,不含“有害化学物”  


  • 柔和气味,适合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  


  • 可持续释放香气,长效驱蚊 


听起来确实让人安心。但问题在于,这些说法大多停留在听起来好而不是科学上确实好。换言之,驱蚊手环未必对所有人来说都安全,驱蚊效果也未必均有科学的验证。


驱蚊手环真能防蚊吗?



驱蚊手环通常采用植物精油作为主要驱蚊成分,包括香茅油、薄荷油、柠檬桉油、丁香油等。据商家宣传,这些天然成分能通过缓慢释放的方式,在手环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它们的原理是利用蚊虫不喜欢的气味或物质来干扰蚊虫的嗅觉,使其远离或无法定位人体。


图片


实则,这些植物精油,都是没有经过提纯的混合物,可能只有小部分含有少量的有效活性成分,但也只能在手环附近起有限的作用。这意味着,它很难为身体其他部位提供有效保护,蚊子仍然可以叮咬腿部、背部等未被保护的区域。


而且精油挥发后更易受到风向、空气流动等影响,驱蚊效果不稳定。在开放环境下,这些挥发出的物质很容易被风吹散,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驱蚊保护圈,导致驱蚊效果大打折扣。手环中的驱蚊成分挥发速度也可能不均匀,且随着佩戴时间延长,有效成分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因此,其驱蚊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其中使用的驱蚊成分也未必就对所有人都安全。


例如,香茅油等植物提取物也可能引起某些人皮肤过敏或刺激。


对于好奇心强的儿童来说,他们甚至可能将手环放入口中舔舐或啃咬,存在误食驱蚊成分的风险,这远比短时间使用喷雾后洗手更危险。


驱蚊喷雾不如驱蚊手环?



相较于驱蚊手环,驱蚊喷雾通过将驱蚊有效成分直接、均匀地喷洒在暴露的皮肤或衣物上,形成一层广范围的保护屏障。这种方式能确保驱蚊成分覆盖到大部分易被蚊虫叮咬的区域,从而提供更可靠的防护。


图片


许多人谈化学色变,尤其对喷雾中的DEET(避蚊胺)、羟哌酯(派卡瑞丁)等成分产生恐惧,认为它们“有毒”“刺激性强”。但事实上,这些成分是目前国际权威机构认定有效、安全的驱蚊成分,已经在全球广泛使用了几十年。


在推荐浓度和正确使用下,驱蚊喷雾的安全性是经过多年验证、科学证实的,比手环那种“天然但不可控”的方式更可靠。而且喷雾能更灵活、更全面地覆盖身体暴露部位,确保驱蚊成分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从而提供比手环更可靠、更持久的保护。这是预防蚊媒疾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的关键措施之一。


科学防蚊建议:这样做才靠谱!



1、户外活动


建议使用正规驱蚊喷雾,优选含DEET(避蚊胺)、羟哌酯(派卡瑞丁)等成分的喷雾,并注意浓度与使用方法。


2、室内防蚊


使用纱窗、蚊帐、电蚊拍等物理防蚊手段,清除蚊虫孳生地。


图片


3、儿童使用


先喷于大人手心,再涂抹孩子皮肤,避开手部等。优先选择低浓度羟哌酯(派卡瑞丁),避免眼口手部接触。


4、手环仅作辅助


如果喜欢香味或使用方便,可将手环作为“补充防护”,但不建议作为主要防蚊工具


在蚊媒疾病多发的夏季,我们更应该以科学、理性的视角看待防蚊手段。别让包装上的“天然”“安全”迷惑了双眼,也别对化学成分心存偏见。科学是最好的驱蚊指南,真正保护你和家人的,是效果+正确使用,而不是概念+心理安慰。

编辑:徐卫民

驱蚊手环因其

“不接触皮肤”“天然无害”

等宣传

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网上还有很多人认为

相比驱蚊喷雾

手环戴在手上更安全、更方便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没有依据。


市面上常见的驱蚊手环,其标注的“柠檬油、香茅油”等植物精油,大多只是未经提纯的粗提混合物,仅含有少量活性成分,和真正有效的驱蚊成分“柠檬桉油”差太多,几乎可忽略不计。而且叠加作用范围有限,只有手环周围很小的范围,驱蚊效果实则可忽略不计。





驱蚊手环为什么被认为更安全?



驱蚊手环通常打出以下几张“安全牌”:


  • 不需要直接喷在皮肤上,避免过敏  


  • 天然植物精油萃取,不含“有害化学物”  


  • 柔和气味,适合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  


  • 可持续释放香气,长效驱蚊 


听起来确实让人安心。但问题在于,这些说法大多停留在听起来好而不是科学上确实好。换言之,驱蚊手环未必对所有人来说都安全,驱蚊效果也未必均有科学的验证。


驱蚊手环真能防蚊吗?



驱蚊手环通常采用植物精油作为主要驱蚊成分,包括香茅油、薄荷油、柠檬桉油、丁香油等。据商家宣传,这些天然成分能通过缓慢释放的方式,在手环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它们的原理是利用蚊虫不喜欢的气味或物质来干扰蚊虫的嗅觉,使其远离或无法定位人体。


图片


实则,这些植物精油,都是没有经过提纯的混合物,可能只有小部分含有少量的有效活性成分,但也只能在手环附近起有限的作用。这意味着,它很难为身体其他部位提供有效保护,蚊子仍然可以叮咬腿部、背部等未被保护的区域。


而且精油挥发后更易受到风向、空气流动等影响,驱蚊效果不稳定。在开放环境下,这些挥发出的物质很容易被风吹散,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驱蚊保护圈,导致驱蚊效果大打折扣。手环中的驱蚊成分挥发速度也可能不均匀,且随着佩戴时间延长,有效成分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因此,其驱蚊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此外,其中使用的驱蚊成分也未必就对所有人都安全。


例如,香茅油等植物提取物也可能引起某些人皮肤过敏或刺激。


对于好奇心强的儿童来说,他们甚至可能将手环放入口中舔舐或啃咬,存在误食驱蚊成分的风险,这远比短时间使用喷雾后洗手更危险。


驱蚊喷雾不如驱蚊手环?



相较于驱蚊手环,驱蚊喷雾通过将驱蚊有效成分直接、均匀地喷洒在暴露的皮肤或衣物上,形成一层广范围的保护屏障。这种方式能确保驱蚊成分覆盖到大部分易被蚊虫叮咬的区域,从而提供更可靠的防护。


图片


许多人谈化学色变,尤其对喷雾中的DEET(避蚊胺)、羟哌酯(派卡瑞丁)等成分产生恐惧,认为它们“有毒”“刺激性强”。但事实上,这些成分是目前国际权威机构认定有效、安全的驱蚊成分,已经在全球广泛使用了几十年。


在推荐浓度和正确使用下,驱蚊喷雾的安全性是经过多年验证、科学证实的,比手环那种“天然但不可控”的方式更可靠。而且喷雾能更灵活、更全面地覆盖身体暴露部位,确保驱蚊成分达到并维持有效浓度,从而提供比手环更可靠、更持久的保护。这是预防蚊媒疾病,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的关键措施之一。


科学防蚊建议:这样做才靠谱!



1、户外活动


建议使用正规驱蚊喷雾,优选含DEET(避蚊胺)、羟哌酯(派卡瑞丁)等成分的喷雾,并注意浓度与使用方法。


2、室内防蚊


使用纱窗、蚊帐、电蚊拍等物理防蚊手段,清除蚊虫孳生地。


图片


3、儿童使用


先喷于大人手心,再涂抹孩子皮肤,避开手部等。优先选择低浓度羟哌酯(派卡瑞丁),避免眼口手部接触。


4、手环仅作辅助


如果喜欢香味或使用方便,可将手环作为“补充防护”,但不建议作为主要防蚊工具


在蚊媒疾病多发的夏季,我们更应该以科学、理性的视角看待防蚊手段。别让包装上的“天然”“安全”迷惑了双眼,也别对化学成分心存偏见。科学是最好的驱蚊指南,真正保护你和家人的,是效果+正确使用,而不是概念+心理安慰。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