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首个全国科普月。近日,岭南师范学院红树林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张颖教授在岭师湖光校区集贤楼为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濒危红树植物资源现状及修复技术”的专题报告。
在报告中,张颖教授系统阐述了全球红树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她指出,全球约70种真红树植物中,有11种被IUCN列为极度濒危、濒危或易危物种,其对全球生态安全和沿海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作为红树植物种类约占全球1/3的国家,近半数物种处于不同等级濒危状态,科学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张颖教授详细介绍了我国20种濒危红树植物的保护等级划分,包括红榄李、海南海桑等4种极危物种,拟海桑、小花老鼠簕等4种濒危物种,以及海莲、正红树等近危和易危物种,并强调保护修复工作任重道远。
据悉,张颖教授作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濒危红树植物保护研究,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曾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
报告会结束后,学生们仍意犹未尽,纷纷围绕在张颖教授身边继续请教,积极请求加入红树林志愿者保护团队。此次讲座不仅拓宽了学子们的学术视野,增强了青年一代对红树林保护的责任意识,更激发了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热情。不少学生表示,希望未来能多举办此类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