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舌尖上的寒露

2025-10-09 09:53 湛江晚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冷,是带着分寸的,不像霜降那般凛冽刺骨,而像一位丹青妙手,将笔墨在清水中缓缓晕开,天地间便多了几分洗练而沉静的底色。风里带着干爽的草木香,阳光变得薄而透亮,在这样的时节里,人的胃口也仿佛被秋气涤荡过,自然而然地向往起那些厚实、温润的滋味来。

若是寒露有信使,那必是那一只膏满黄肥的螃蟹。故乡湖边,此时正是“九月团脐十月尖”的光景。父亲蒸蟹,讲究用紫苏叶垫底,说能祛寒增香。待得锅盖掀起,满屋便弥漫开一股水泽特有的鲜甜之气。剥蟹是件急不得的雅事,考验的是一番耐心,方能剔出莹白的肉,挖出丰腴的黄,再蘸上姜末与香醋调成的汁。那团金橙色的膏黄送入口中,舌尖最先感受到的是极致的肥美滑腻,随即,姜醋的辛酸恰到好处地化解了腥气,只留下满口绵长的甘香。这滋味,是秋天最慷慨的犒赏,也恰如一场短暂的盛宴,提醒着人们时节正走向深处。

蟹的丰腴过后,肠胃便渴望着一种温润厚实的安抚。这时,母亲便会端上一碗芝麻核桃糊。她总说:“寒露吃芝麻,润燥顶呱呱。”那黑芝麻是自家炒熟的,混着核桃仁在石磨里慢慢碾磨,粉末细得能扬起一阵香雾。用温水调开,小火熬煮,不一会儿便成了浓稠滑润的一锅。捧在手里,暖意从掌心直达心底;喝上一口,芝麻的醇厚与核桃的油润在唇齿间交融,那股温存的暖流,仿佛能抚平秋日里所有的焦渴与浮躁。这碗糊糊里,没有宴席上的张扬,只有家常的、妥帖的安稳。

若说芝麻糊是家中的内敛抚慰,那步出巷口,街边小贩铁锅里“沙沙”作响的糖炒栗子,便是秋日里最欢腾的暖意。那粗粝的黑沙裹着饱满的栗子,在铁铲的翻动下碰撞出热闹的声响,甜香的气味能飘出半条街去。刚出锅的栗子烫手,得在两只手里来回倒腾,迫不及待地剥开一颗,那棕黄色的果肉便蹦跳出来,入口是热乎乎、甜津津、粉糯糯的,好似把秋阳的精华都嚼在了嘴里。这甜,不似夏果的淋漓,而是一种扎实的、暖老温贫的甜。

寒露的滋味,也并非一味的甜糯。碗柜旁的竹篮里,那几只柿子,已由青转黄,顶尖晕开一抹诱人的橙红,宛如一盏盏含蓄的小灯笼。偶有几个硬实的,母亲便将其埋入米缸,不几日,也变得软糯了。待到时日够了,撕开薄皮,用嘴轻轻一吸,那冰凉甘冽的汁液便瞬间充盈口腔,一股清甜直透心脾。这甜,带着一丝凉意,恰到好处地平衡了秋燥,宛若将清冷的露水化作了舌尖的蜜糖。

忙碌了一天,饥肠辘辘时,心底最渴望的,莫过于一碗山药排骨汤的慰藉。母亲将铁棍山药削皮切段,与焯过水的排骨、几颗红枣一同放入砂锅,文火慢炖。汤汁渐渐熬成奶白色,山药的粉糯融入汤中,让汤汁变得醇厚。喝下去,那股暖意不疾不徐地蔓延至四肢百骸,如同给身体内部涂上了一层温柔的保护膜。就着一碟爽口的酱萝卜,窗外愈是寒凉,屋内这方天地便愈显得温暖可亲。

夜深人静,泡一杯菊花茶,看干枯的花瓣在热水中重新舒展,恢复生机,汤色渐渐澄澈明黄。呷一口,微苦中带着甘冽,喉间一片清凉。这杯茶,饮下的不单是水,更是整个秋天的风骨。

当这万千滋味落定,寒露的舌尖便完成了一场温暖的旅程。它尝过了蟹的丰腴、芝麻的醇厚、栗子的甜暖、柿子的清润,最终归于一碗热汤的平和与一杯清茶的旷达。这些滋味里,藏着中国人“顺时而食”的古老智慧,也藏着我们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天地萧瑟之初,我们便用味蕾筑起一座温柔的城池,任他窗外寒露成霜,舌尖之上,自有暖意生长。

作者:黎月香
编辑:梁海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冷,是带着分寸的,不像霜降那般凛冽刺骨,而像一位丹青妙手,将笔墨在清水中缓缓晕开,天地间便多了几分洗练而沉静的底色。风里带着干爽的草木香,阳光变得薄而透亮,在这样的时节里,人的胃口也仿佛被秋气涤荡过,自然而然地向往起那些厚实、温润的滋味来。

若是寒露有信使,那必是那一只膏满黄肥的螃蟹。故乡湖边,此时正是“九月团脐十月尖”的光景。父亲蒸蟹,讲究用紫苏叶垫底,说能祛寒增香。待得锅盖掀起,满屋便弥漫开一股水泽特有的鲜甜之气。剥蟹是件急不得的雅事,考验的是一番耐心,方能剔出莹白的肉,挖出丰腴的黄,再蘸上姜末与香醋调成的汁。那团金橙色的膏黄送入口中,舌尖最先感受到的是极致的肥美滑腻,随即,姜醋的辛酸恰到好处地化解了腥气,只留下满口绵长的甘香。这滋味,是秋天最慷慨的犒赏,也恰如一场短暂的盛宴,提醒着人们时节正走向深处。

蟹的丰腴过后,肠胃便渴望着一种温润厚实的安抚。这时,母亲便会端上一碗芝麻核桃糊。她总说:“寒露吃芝麻,润燥顶呱呱。”那黑芝麻是自家炒熟的,混着核桃仁在石磨里慢慢碾磨,粉末细得能扬起一阵香雾。用温水调开,小火熬煮,不一会儿便成了浓稠滑润的一锅。捧在手里,暖意从掌心直达心底;喝上一口,芝麻的醇厚与核桃的油润在唇齿间交融,那股温存的暖流,仿佛能抚平秋日里所有的焦渴与浮躁。这碗糊糊里,没有宴席上的张扬,只有家常的、妥帖的安稳。

若说芝麻糊是家中的内敛抚慰,那步出巷口,街边小贩铁锅里“沙沙”作响的糖炒栗子,便是秋日里最欢腾的暖意。那粗粝的黑沙裹着饱满的栗子,在铁铲的翻动下碰撞出热闹的声响,甜香的气味能飘出半条街去。刚出锅的栗子烫手,得在两只手里来回倒腾,迫不及待地剥开一颗,那棕黄色的果肉便蹦跳出来,入口是热乎乎、甜津津、粉糯糯的,好似把秋阳的精华都嚼在了嘴里。这甜,不似夏果的淋漓,而是一种扎实的、暖老温贫的甜。

寒露的滋味,也并非一味的甜糯。碗柜旁的竹篮里,那几只柿子,已由青转黄,顶尖晕开一抹诱人的橙红,宛如一盏盏含蓄的小灯笼。偶有几个硬实的,母亲便将其埋入米缸,不几日,也变得软糯了。待到时日够了,撕开薄皮,用嘴轻轻一吸,那冰凉甘冽的汁液便瞬间充盈口腔,一股清甜直透心脾。这甜,带着一丝凉意,恰到好处地平衡了秋燥,宛若将清冷的露水化作了舌尖的蜜糖。

忙碌了一天,饥肠辘辘时,心底最渴望的,莫过于一碗山药排骨汤的慰藉。母亲将铁棍山药削皮切段,与焯过水的排骨、几颗红枣一同放入砂锅,文火慢炖。汤汁渐渐熬成奶白色,山药的粉糯融入汤中,让汤汁变得醇厚。喝下去,那股暖意不疾不徐地蔓延至四肢百骸,如同给身体内部涂上了一层温柔的保护膜。就着一碟爽口的酱萝卜,窗外愈是寒凉,屋内这方天地便愈显得温暖可亲。

夜深人静,泡一杯菊花茶,看干枯的花瓣在热水中重新舒展,恢复生机,汤色渐渐澄澈明黄。呷一口,微苦中带着甘冽,喉间一片清凉。这杯茶,饮下的不单是水,更是整个秋天的风骨。

当这万千滋味落定,寒露的舌尖便完成了一场温暖的旅程。它尝过了蟹的丰腴、芝麻的醇厚、栗子的甜暖、柿子的清润,最终归于一碗热汤的平和与一杯清茶的旷达。这些滋味里,藏着中国人“顺时而食”的古老智慧,也藏着我们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天地萧瑟之初,我们便用味蕾筑起一座温柔的城池,任他窗外寒露成霜,舌尖之上,自有暖意生长。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