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中秋至。在这个象征团圆的传统佳节里,处处流淌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温情。
“拜月爹,拜月奶,你来拜,我来拜,年年都是好世界……”中秋月圆之际,一曲朗朗上口的《拜月爹拜月奶》更添节日韵味。
这首由湛江市坡头区文明办精心打造、薛永嘉作词作曲、吴英仲编曲的童谣,巧妙融合传统方言韵律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将中秋佳节的节日故事娓娓道来,也唤醒了人们心底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童谣乡韵话团圆
薛永嘉在谈及歌曲创作理念时特别指出,歌曲的核心信息聚焦于“家庭团聚与平安健康”。正如歌词中描绘的生动图景:“我唱着妈妈教给我的每一首歌谣,提着柚皮灯笼在村头墟尾奔跑,用自己的猪笼饼换小伙伴的月饼,各种口味就是家乡的味道……”这段充满温情的文字,既是对中秋佳节传统韵味的真挚礼赞,也是对中华民族珍视家庭团圆观念的深情呼唤。
细品歌词可见,“拜月爹拜月奶”反复出现,“拜月光、打月饼、观浮针、编猪笼、舞人龙”等鲜活质朴的场景展示,创作者匠心独运地将这些饱含情感的生活细节编织进歌词之中,让词句承载着“回望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的意味。
从令人垂涎的家乡美食到街头巷尾摇曳的灯笼光影,它们早已深深镌刻在湛江民众的文化基因里,处处都在唤醒人们对故土的深层记忆与情感共鸣。
古调新声载乡音
“小时候的童谣,是无数人共同的童年记忆,但现在孩子们更习惯手机上的抖音文化,这些根植于乡土的歌谣正一步步被遗忘。”薛永嘉表示,创作这首歌曲始于一个朴素愿望:在时代变迁中,让渐行渐远的传统童谣重新焕发光彩。因此,他决定将传统方言和旋律与现代音乐元素有机结合。
然而,将坡头童谣的原始调子与现代编曲“融合贯通”并非易事。薛永嘉和编曲吴英仲花费数月时间精心打磨,最终决定采用“双语版”结构:前奏原汁原味的“坡头话”吟唱营造怀旧氛围,后段巧妙过渡到普通话娓娓道来中秋的故事。
古朴悠扬的方言的声调,融入R&B和流行音乐元素,曲风清新隽永,薛永嘉阐释这一设计的深意:“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在学唱中‘相得益彰’,既不忘方言根脉,又适应现代语境。”
童声传韵向未来
在创作过程中,整个团队收获了许多温暖而珍贵的瞬间。薛永嘉回忆起录音时的场景:孩子们在笑语欢声中学得认真、录得投入。这让薛永嘉深感欣慰:“童谣的魅力在于它能跨越时代,让孩子在快乐中领略传统文化。”
这首童谣的呈现方式并不局限于演唱。坡头区文联以创新思维为其注入新的艺术生命力,巧妙运用电视艺术,精心制成专题片。通过声音与影像结合,将童真与文化韵律交织呈现,让中华优秀民俗文化在传唱过程中实现进一步升华。
谈及创作心得,薛永嘉总结道:“创新不是取代传统,而是赋予它新生命。我们要让孩子们通过手机也能听到家乡的声音,让童谣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希望《拜月爹拜月奶》成为文化传承的桥梁。”
《拜月爹拜月奶》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结晶,更是一份凝结乡土根脉与时代脉搏的文化厚礼。它以方言为舟楫,载着古老的拜月祈福仪式悠悠而来;以童真为画笔,绘就家国安康的温暖图景。
《拜月爹拜月奶》(节选)
拜月爹,拜月奶,
谷米便宜康我大。
打金瓯,打银牌,
猪斗火,狗耙柴,
猫儿担水路头捱,
捱无紧,跌下井,
拾只大糕饼,
糕饼香,娶二娘,
二娘头发闻多长,
加等两年梳大髻,
满头黑发盘中央。
拜月爹,拜月奶,
你来拜,我来拜,
年年都是好世界。
拜月爹,拜月奶,
你来拜,我来拜,
年年都是好世界。
拜月爹,拜月奶,
香米饭,香糕蟹,
好吃好食我长大。
倡廉洁,反腐败,
政风清,民心快,
年年都是好世界。
拜月爹,拜月奶,
新衫裤,新袜鞋,
着威穿靓我长大。
拜月爹,拜月奶,
上高楼,电梯快,
居好住好我长大。
好党员,树楷模,
乐吃苦,甘奉献,
尚勤俭,奢侈戒,
年年都是好世界。
拜月爹,拜月奶,
尊师长,爱同学,
朗朗书声我长大。
党干部,好公仆,
群雁飞,头雁带,
年年都是好世界。
拜月爹,拜月奶,
爱国旗,爱国徽,
爱唱国歌我长大。
大中华,我热爱,
年年都是好世界。
拜月爹,拜月奶,
你来拜,我来拜,
年年都是好世界。
词曲:薛永嘉
编曲:吴英仲
指导老师:李珊珊
童谣收集:李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