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一天,我来到英德,游览了英西峰林九重天、永丰古桥、观音谷、彭家古寨、华南第一天坑,而且还体验了老虎谷溶洞暗河漂流。
英德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以盛产英石享誉海内外。英石被世人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与灵璧石、太湖石、昆石并称“中国园林四大名石”。英石“皱、瘦、漏、透”的四大特点,据说是因为大书法家米芾长期把玩英石才总结出来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经两次经过英德,获一绿一白双石,命名为“仇池”,视之为“稀世珍宝”。
如果说英石是英德灵魂的话,那么永丰古桥就是英石的登峰杰作。在婆娑凤尾竹的掩映中,在一座座笋状峰林的映衬下,在白墙黑瓦的永丰古庙前,古朴的永丰桥愈显优美、轻盈、灵巧。永丰桥是一座单孔半圆拱形石桥,桥长约20米,拱桥跨度5米、高3米、宽3米,全桥以石头垒成,拱圈厚度适中。数百年来,永丰桥一直是明迳、城下、九河坡、公正、溪村等地村民赴圩必经之地。
清清的河水从拱孔下缓缓流淌,桥身的倒影和桥体合二为一,在水面上“画”出一个秀气满满的圆。这座乡间的小拱桥,设计简单,就地取材。一块块大小不一黑褐色的英石,棱角狰狞。可数百年前的能工巧匠,硬是将它们交错搭接,镶嵌成桥。砌出台阶,铺出路面,沟通两岸,连接古今。一座桥,是一条纽带,是一种力量,是一个美好的希望。从此岸到彼岸,公正村蒙童陈继昌走出去,“三元及第”状元归来;城下村兵勇彭应龙父子走出去,赏戴蓝翎将军归来;岩背村村夫梁柱走出去,太平天国将领归来;管塘村文氏三姐妹走出去,带领四周百姓种植“岩雾尖”茶养家糊口发家致富,“文婆仙娘”归来……
观音谷也是一个赏英石的好去处。漫步于鹅卵石铺就的田间小径上,放眼前方的观音谷四周岩山,壮观、清秀的峰林,造型奇特,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骆驼峰”“狗子峰”……青山欲隐,岩头犹彰,宛如仙境。进入观音谷,只见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一座座光秃秃的英石,竟然蜕变为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观音”。
英西峰林走廊是最具原生态的田园风光。驱车前往黄花镇饭店投宿,一路欣赏英西峰林走廊。沿途由石灰岩质的石峰、石柱、石芽构成的石山,一座挨着一座矗立着,绵绵不绝,形成了“雄、险、奇、秀、幽”的峰丛、峰林。英西峰林走廊绵延20多公里,有大大小小1000余座山峰。飘飘洒洒的雨丝中,星罗棋布散落其间的农舍静谧安然,田间地头的竹林、禾苗、花生、玉米翠绿欲滴,山间有蜿蜒的溪水穿流。变化无穷的云雾在峰林之间蒸腾,嶙峋怪异的山岩石壁更显神秘扑朔,让人体会到“三步不同景,九步一重天”的美妙。
“洞天仙境”是英西峰林走廊的核心景区。进入溶洞,抬头仰望,只见洞顶穿孔通天,光线从中探入深幽的溶洞内,映照着攀附在岩壁枝叶婆娑的藤蔓、密密麻麻漫天飞舞的岩燕。泛舟“华南第一天坑”,渡过深幽的水潭,行走悬空玻璃栈道,观赏坑洞里千奇百怪的钟乳石。珍珠散落般的飞流瀑布,生机盎然的万绿福岛,沟壑险峻的奇迹世界,令人不禁惊叹:真是如入仙境,别有洞天!
依山而建的彭家古寨,是英西峰林最可爱的建筑,更是英西峰林最美妙的点缀。彭家寨修建在螺山上,螺山的东面、南面、西面都是悬崖峭壁。寨子依山形地势而建,一栋栋雕梁画栋、砌镬耳墙的青砖瓦房,从山脚一层层盘旋到山顶,共9层120多间房间。其结构巧妙、布局严谨,完全与螺山融为一体,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彭家寨易守难攻,仅北面有一条蜿蜒曲折约1.5米宽的石阶路出入,而且每层只有1个小门可通往上一层,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此寨是一座能抵御土匪滋扰的坚固堡垒。
在英西峰林走廊腹地,我体验了惊险刺激的漂流。老虎谷漂流又叫“峰林暗河漂流”,长约5公里,总落差高96米,落差位60多处,河道穿越一段2万多年前形成的长达800多米的岩洞,是国内罕见的穿山破岩的暗河漂流,十分惊险刺激。穿上救生衣,戴上头盔,坐上橡皮艇,顺着蜿蜒曲折的激流飘荡,冲撞向前。落差处,橡皮艇如离弦之箭,横冲直撞,击打着礁石,碰打着岸壁,水柱惊飞,浪花四溅,橡皮艇几乎被掀翻。一路穿越村庄房舍、田野庄稼、山崖石壁,直入穿岩而过的暗河内。
橡皮艇进入溶洞后,危崖高悬,忽高忽低,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在彩灯的映射之下,愈显神秘莫测。一不留神,我被背后扑来的浪花打中,惊讶中呛了好几口河水,就连耳朵也进水了。黑暗中,全身湿透的我感到寒冷,瞬间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感。然而,漂流出了溶洞后,一切恐惧随之烟消云散!脆弱的心灵似乎在溶洞中接受了洗礼,得到了淬炼。只是一直死死拉着橡皮艇的手,开始有了酸痛感。
柔水能漂流,秀山可筑寨,奇石可造桥。英德大美的原生态风光如同锦绣画卷一般,一一展现在眼前,拓展了我的视野,滋养了我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