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筑牢青少年校园安全防线

©原创 2025-10-14 16:15 湛江晚报  

为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及应急避险能力,10月9日上午,湛江经开区东简小学组织召开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大会,全校14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这场安全“必修课”。(据10月10日《湛江日报》)

当极端天气、火灾、地震等风险潜藏在日常生活中,唯有将防护意识根植于青少年心中,才能让他们在危机来临时掌握“自救密码”。防灾减灾不是事后应急的“选择题”,而是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必修课”。

谈起17年前汶川地震,是刻在很多人心里的痛。当地震波刚刚传到安县桑枣中学,学校的2300多名师生仅用96秒全部安全撤离,全校无一人伤亡。校园安全从不是“事后应对”的被动课题,而是“事前筑牢”的主动工程。那些被反复加固的教学楼、常态化开展的应急演练,看似“多余”的投入,恰恰是抵御风险的“防火墙”。

真正的安全教育,从不在“照本宣科”的宣讲里,而是提醒学生台风来临时“躲避在牢固的房间里”的一句叮嘱,模拟地震时“双手护头不慌乱”的一个动作里。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是规避风险的“第一道关卡”。

“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课间走廊打闹,到打雷在树下避雨,再到过马路时低头看手机等等,这些“小事”虽小,恰恰是风险滋生的温床。若有意识地被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就会内化为学生的本能反应。唯有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准备、早预防,才能让安全意识扎根在学生心中,把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校园安全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奏曲”。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同频共振,才能织密校园安全的“防护网”。学校通过常态化应急演练、安全教育进校园、校外联动等方式,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的成长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安全风险,让安全习惯“扎根”在细节中,使安全教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守护校园安全永远没有“休止符”,期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构筑经得起考验的校园安全“防护网”。

作者:王潘刚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苏碧银

为提高师生防灾减灾意识及应急避险能力,10月9日上午,湛江经开区东简小学组织召开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大会,全校14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这场安全“必修课”。(据10月10日《湛江日报》)

当极端天气、火灾、地震等风险潜藏在日常生活中,唯有将防护意识根植于青少年心中,才能让他们在危机来临时掌握“自救密码”。防灾减灾不是事后应急的“选择题”,而是守护青少年生命安全的“必修课”。

谈起17年前汶川地震,是刻在很多人心里的痛。当地震波刚刚传到安县桑枣中学,学校的2300多名师生仅用96秒全部安全撤离,全校无一人伤亡。校园安全从不是“事后应对”的被动课题,而是“事前筑牢”的主动工程。那些被反复加固的教学楼、常态化开展的应急演练,看似“多余”的投入,恰恰是抵御风险的“防火墙”。

真正的安全教育,从不在“照本宣科”的宣讲里,而是提醒学生台风来临时“躲避在牢固的房间里”的一句叮嘱,模拟地震时“双手护头不慌乱”的一个动作里。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是规避风险的“第一道关卡”。

“勿以恶小而为之”,从课间走廊打闹,到打雷在树下避雨,再到过马路时低头看手机等等,这些“小事”虽小,恰恰是风险滋生的温床。若有意识地被反复强调、反复练习,就会内化为学生的本能反应。唯有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准备、早预防,才能让安全意识扎根在学生心中,把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

校园安全不是某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奏曲”。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同频共振,才能织密校园安全的“防护网”。学校通过常态化应急演练、安全教育进校园、校外联动等方式,提升师生安全意识与自救能力,共同营造青少年健康的成长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安全风险,让安全习惯“扎根”在细节中,使安全教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守护校园安全永远没有“休止符”,期待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构筑经得起考验的校园安全“防护网”。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