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暨全球工程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开幕式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名单正式发布。其中,由湛江吴川籍企业家梁文锋团队开发的“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榜上有名。
据悉,“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经由全球征集提名、专家遴选推荐、公众问卷调查、评选委员会审议确定。本次评选的“全球十大工程成就”主要指近五年已经完成且实践验证有效的、并产生全球性影响的工程科技重大创新成果,既包括重大工程项目或关键技术装备,也涵盖工程科技关键性原始创新与突破。
“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分别为:抗体偶联药物,Blackwell GPU架构,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人形机器人,“毅力号”火星探测器,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点评:这些工程成就体现了四大特点——集中体现了工程科技领域最先进技术水平或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综合反映了工程通过技术整合、系统优化与资源协同,实现整体目标的系统性创新;突出展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具备推动新产业诞生、激发新动能的潜力,具有显著的产业带动与经济驱动价值;特别彰显了工程不断突破极限,帮助人类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关键作用。其中,DeepSeek开源大语言模型通过先进算法架构和开放协作生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与行业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据《Engineering》介绍,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中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先后发布两款开源大模型DeepSeek-V3 和DeepSeek-R1。通过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方面的系统级创新,DeepSeek为资源受限条件下探索通用人工智能开辟了新道路。凭借领先的模型性能、开放共享的架构体系和快速落地的工程化能力,DeepSeek迅速成长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人工智能应用之一。以DeepSeek为代表的“高性能、强开放、低成本”大语言模型,大大加快AI普惠化进程,重塑全球人工智能生态,推动各行各业加速迈向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