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童声讲古埠 ——“小小文博讲解员”为赤坎文旅产业注入新动能

©原创 2025-10-21 21:04 湛江云媒  

国庆黄金周的湛江市赤坎区博物馆内,一场特殊的文化接力正在上演,30余名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穿梭于各展厅之间,用流利的话语为外地游客讲述赤坎古商埠的故事。作为“赤坎故事全民讲”文博服务志愿活动的核心力量,这些来自湛江市各中小学校的“小小文博讲解员”,以独特的童声视角,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成为这个假期赤坎文旅最亮眼的风景线。

文旅筑基:古商埠焕发新生机

“要让游客记住赤坎,必先让他们读懂赤坎。”近年来,赤坎区以“绣花功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不搞大拆大建,却让老街古埠、滨海风情、乡村风光等资源尽数焕彩。2024年全区共接待游客约355.22万人次,同比增长56.40%,旅游总收入25.57亿元,同比增长35.87%。“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愈发显著。2024年“五一”、国庆期间,赤坎区博物馆连续跻身广东十大热门博物馆之一,2025年春节期间,博物馆参观人流量进入全省前五。

2024年,赤坎老街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49个历史点位完成改造,染房街变身非遗文创一条街,雷州窑、海味月饼等非遗项目在此扎根。调顺岛从沉寂渔村崛起为文化旅游美食岛,非遗文化馆与休闲农业研学基地相继落地,荒地“长”出新景点的奇迹正在上演。金沙湾则拓展出水上运动、沙滩露营等多元业态,从单一景点升级为综合旅游目的地。“赤坎老街—金沙湾—调顺岛”核心文旅商圈加速成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

随着赤坎区博物馆的对外免费开放,这个集古商埠历史文化的新地标,慢慢成为游客休闲娱乐地方。“游客需要的不仅是打卡景点,更是深度的文化体验。”赤坎故事全民讲——“小小文博讲解员”正是回应这一需求的创新实践,让讲解服务成为文旅品质升级的重要支撑。

童声传韵:展厅里的文化对话

10月1日国庆第一天,赤坎区博物馆刚开门,来自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的黄同学就站在了“古商埠沙盘”展区前,“大家看这是赤坎古商埠的微缩场景图,康熙年间海禁解除后,赤坎从小渔村变成了‘商船云集,帆樯林立’的港口。”她指着十个古码头场景,讲述当年赤坎商船装卸货物的繁忙景象,引来游客纷纷驻足。

这个假期,这样的场景在博物馆各个展厅不断重现。在四楼非遗展区,小小文博讲解员给游客介绍着“文章湾村簕古龙”的制作技艺和“调顺网龙”的舞动技巧;在三楼古埠历史区,他们解说着清代商铺的发展和生活场景,解读广州湾商会会馆和民国骑楼商铺的经营智慧。

“没想到孩子们讲得这样好!对赤坎历史这样熟悉!”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女士带着女儿听完讲解后深受触动,“比起刻板的文字介绍,童声讲解更有感染力,我女儿现在对湛江的非遗文化特别感兴趣。”山东游客李先生则特意录下讲解视频:“从这些孩子的讲述里,能感受到赤坎文化的传承力量,这种体验比单纯看风景更难忘。”

据博物馆统计,今年国庆期间每天参观人流量超1.4万人次,三天参观人流量超4.2万人次。其中“小小文博讲解员”累计服务游客超2万人次,满意度达98%以上,不少游客听完讲解后,纷纷对他们宣传“赤坎古商埠历史”点赞。

对孩子们而言,这次经历更是一次深刻的成长。来自湛江鼎能东盟城学校的讲解员李同学说:“当叔叔阿姨为我鼓掌时,我突然明白历史不是书本上的古板字,而是鲜活的传承”;来自湛江市第六小学(晨光小学)的陈同学说:“我不仅是一名小小文博讲解员,更是赤坎的孩子,能让更多人爱上家乡,我特别自豪。”这种在传播文化中收获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成为孩子们国庆假期最珍贵的礼物。

文化延伸:从校园课堂到博物馆

“小小文博讲解员的舞台不只在博物馆。”为让小小讲解员能更好地了解赤坎历史,赤坎区还组织部分学校的学生走进赤坎老街等景点,开展“流动讲解”培训。带领孩子们参观红色晨光校史馆、听广州湾民俗馆胡馆长介绍广州湾历史,在雷州窑展厅了解柴烧窑的制作奥秘等等。这种“馆校联动”的模式,从博物馆的文物史料,到了解老街的真实建筑,让学生们形成了完整的文化认知链条。“以前逛老街只觉得建筑好看,现在参加讲解培训,才知道赤坎古商埠每栋骑楼都有故事。”

此外,赤坎还将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小小文博讲解员给予奖励,组织他们优先参加系列文博非遗研学体验、粤书吧阅读体验活动、大昌戏社戏剧沉浸式观影活动等。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每个赤坎孩子都能成为赤坎文化的宣传者、讲述者、传承者,让古商埠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活力。”

从博物馆的展厅到老街的石板路,从稚嫩的童声到游客的掌声,“赤坎故事全民讲”——小小文博讲解员的种子已悄然发芽,在文旅融合的春风里,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故事,必将滋养出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文字/记者 潘洁婷 通讯员 邱苑丹 图片/通讯员提供
编辑:周子琪
值班主任:罗颖露
值班编委:林小军

国庆黄金周的湛江市赤坎区博物馆内,一场特殊的文化接力正在上演,30余名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穿梭于各展厅之间,用流利的话语为外地游客讲述赤坎古商埠的故事。作为“赤坎故事全民讲”文博服务志愿活动的核心力量,这些来自湛江市各中小学校的“小小文博讲解员”,以独特的童声视角,让沉睡的文物“活”了起来,成为这个假期赤坎文旅最亮眼的风景线。

文旅筑基:古商埠焕发新生机

“要让游客记住赤坎,必先让他们读懂赤坎。”近年来,赤坎区以“绣花功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不搞大拆大建,却让老街古埠、滨海风情、乡村风光等资源尽数焕彩。2024年全区共接待游客约355.22万人次,同比增长56.40%,旅游总收入25.57亿元,同比增长35.87%。“一业兴,百业旺”的效应愈发显著。2024年“五一”、国庆期间,赤坎区博物馆连续跻身广东十大热门博物馆之一,2025年春节期间,博物馆参观人流量进入全省前五。

2024年,赤坎老街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49个历史点位完成改造,染房街变身非遗文创一条街,雷州窑、海味月饼等非遗项目在此扎根。调顺岛从沉寂渔村崛起为文化旅游美食岛,非遗文化馆与休闲农业研学基地相继落地,荒地“长”出新景点的奇迹正在上演。金沙湾则拓展出水上运动、沙滩露营等多元业态,从单一景点升级为综合旅游目的地。“赤坎老街—金沙湾—调顺岛”核心文旅商圈加速成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

随着赤坎区博物馆的对外免费开放,这个集古商埠历史文化的新地标,慢慢成为游客休闲娱乐地方。“游客需要的不仅是打卡景点,更是深度的文化体验。”赤坎故事全民讲——“小小文博讲解员”正是回应这一需求的创新实践,让讲解服务成为文旅品质升级的重要支撑。

童声传韵:展厅里的文化对话

10月1日国庆第一天,赤坎区博物馆刚开门,来自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的黄同学就站在了“古商埠沙盘”展区前,“大家看这是赤坎古商埠的微缩场景图,康熙年间海禁解除后,赤坎从小渔村变成了‘商船云集,帆樯林立’的港口。”她指着十个古码头场景,讲述当年赤坎商船装卸货物的繁忙景象,引来游客纷纷驻足。

这个假期,这样的场景在博物馆各个展厅不断重现。在四楼非遗展区,小小文博讲解员给游客介绍着“文章湾村簕古龙”的制作技艺和“调顺网龙”的舞动技巧;在三楼古埠历史区,他们解说着清代商铺的发展和生活场景,解读广州湾商会会馆和民国骑楼商铺的经营智慧。

“没想到孩子们讲得这样好!对赤坎历史这样熟悉!”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女士带着女儿听完讲解后深受触动,“比起刻板的文字介绍,童声讲解更有感染力,我女儿现在对湛江的非遗文化特别感兴趣。”山东游客李先生则特意录下讲解视频:“从这些孩子的讲述里,能感受到赤坎文化的传承力量,这种体验比单纯看风景更难忘。”

据博物馆统计,今年国庆期间每天参观人流量超1.4万人次,三天参观人流量超4.2万人次。其中“小小文博讲解员”累计服务游客超2万人次,满意度达98%以上,不少游客听完讲解后,纷纷对他们宣传“赤坎古商埠历史”点赞。

对孩子们而言,这次经历更是一次深刻的成长。来自湛江鼎能东盟城学校的讲解员李同学说:“当叔叔阿姨为我鼓掌时,我突然明白历史不是书本上的古板字,而是鲜活的传承”;来自湛江市第六小学(晨光小学)的陈同学说:“我不仅是一名小小文博讲解员,更是赤坎的孩子,能让更多人爱上家乡,我特别自豪。”这种在传播文化中收获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成为孩子们国庆假期最珍贵的礼物。

文化延伸:从校园课堂到博物馆

“小小文博讲解员的舞台不只在博物馆。”为让小小讲解员能更好地了解赤坎历史,赤坎区还组织部分学校的学生走进赤坎老街等景点,开展“流动讲解”培训。带领孩子们参观红色晨光校史馆、听广州湾民俗馆胡馆长介绍广州湾历史,在雷州窑展厅了解柴烧窑的制作奥秘等等。这种“馆校联动”的模式,从博物馆的文物史料,到了解老街的真实建筑,让学生们形成了完整的文化认知链条。“以前逛老街只觉得建筑好看,现在参加讲解培训,才知道赤坎古商埠每栋骑楼都有故事。”

此外,赤坎还将建立“激励机制”,对优秀小小文博讲解员给予奖励,组织他们优先参加系列文博非遗研学体验、粤书吧阅读体验活动、大昌戏社戏剧沉浸式观影活动等。赤坎区文化服务中心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让每个赤坎孩子都能成为赤坎文化的宣传者、讲述者、传承者,让古商埠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活力。”

从博物馆的展厅到老街的石板路,从稚嫩的童声到游客的掌声,“赤坎故事全民讲”——小小文博讲解员的种子已悄然发芽,在文旅融合的春风里,这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故事,必将滋养出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