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长着人脸的,有脑后扎辫子的,有脖子上挂着铃铛的,有在玩球的……没有一个石狗是相同的。雷州石狗,被称为“南方兵马俑”。
雷州石狗文化非常悠久,石狗最初被视作图腾崇拜物,后来演变成为守护神和吉祥物,后发展为独具雷州民俗特色的石狗文化。
早期石狗从理念与工艺来看,就具有明显的原始石器雕刻之特点。雷州石狗最早出现的年代约在春秋时期。
雷州石狗习俗主要流布于雷州半岛中部的雷州市,覆盖范围包括雷州半岛、海南岛、广西等广阔区域。
2004年,雷州石狗列为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7年,雷州石狗习俗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专家介绍,秦置岭南三郡以后,雷州历为汉越族群杂处之地,汉、越民族的融合,使骆越族的图腾崇拜习俗在雷州得以传承,并逐步添加了汉文化的内容。南朝时雷祖陈文玉的诞降——“狗耳呈祥”的传说,使雷州人对石狗的崇拜达到高潮。唐宋元明时期,先后有大量的中原汉族与闽地兴化人迁居雷州,他们带来的原居地“石敢當”“敕石敢當”“泰山石敢當”,与石狗图腾崇拜相结合,使雷州石狗从部落图腾发展为守护神灵与吉祥物,并由此形成了一个以雷州市为中心,覆盖范围包括雷州半岛、海南岛、广西等广阔区域的“石狗文化圈”。
石狗的雕刻、祀立、供奉是雷州石狗习俗的主要内容。
雷州石狗有一个庞大的“家族”,“成员”脸谱各异,造型林林总总,有文相、武相,有卧式、蹲式、坐式,表现手法有写真、抽象、拟人、夸张等,大部分雕像都伴有铜钱、石鼓、八卦、帅印、乌蛇、绣球、船锚、渔网、小狗、领带、螺钿、辫子等附加雕刻及纹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及乡土气息。
雷州石狗习俗对研究古代百越族的分布范围,它与黄帝族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多元化”起源,骆越地区与中原地区的宗教与文化的发展、交流、影响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今,雷州石狗成了湛江大文旅的一张招牌,有手艺人将石狗元素融入文创作品中为这项古老的艺术注入新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