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湛产业园人才驿站”正式亮相,这个湛江市首个产业园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按下了人才服务“加速键”。(据10月27日《湛江日报》)
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平台,广湛产业园肩负着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使命。然而,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为关键课题。在此背景下,人才驿站应运而生,把散落的人才资源、产业需求、创新要素拧成一股绳,让“小平台”释放“大能量”、“小驿站”结出“大硕果”。
这“硕果”,结在产才融合的精准里。驿站未建先动,人社部门带着企业需求清单进校园、跑招聘会,把人才“订单”提前递到高校实验室、科研团队面前。当宏旺半导体的存储芯片瓶颈遇上顶尖专家,当华科创智的柔性显示技术对接香港科大团队,这种“需求端”与“供给端”的直接握手,跳过层层中转的虚耗,让技术突破快了不止一个节拍。看得出,人才驿站的价值正在于它主动架桥,让“企业缺什么”与“人才有什么”精准对接。
这“硕果”,长在资源整合的纵深里。一个驿站,串起园区内外、城乡两端。在产业园,它是高新技术的“催化剂”,让实验室的蓝图加速变成生产线的产品;到了乡村,它又成了振兴的“助推器”,龙头镇的“AI矩阵”、南兴镇的南药基地,都是人才资源下沉的最佳实践。这种“园区+乡村”的辐射,打破人才服务的地域边界。可以说,人才不再是“圈”在园区里的资源,而是流动的活水,灌溉着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两块田。
这“硕果”,藏在机制创新的巧劲里。驿站联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把广湛“核+副中心”的协作机制落到实处。广州的人才资源、湛江的产业基础,通过驿站这个支点,撬动出“1+1>2”的效应。200人次的培训、3万斤荔枝的增收、140亩南药基地的绿意,这些成果背后,体现的是“人才跟着产业走,服务跟着人才走”的思考——不是把人才“锁”在某个地方,而是让他们在最能创造价值的地方扎根。
说到底,人才驿站的“小”,表面上是物理空间的有限,但它结出了“大硕果”。这告诉我们:给人才搭好对接产业的桥、铺就扎根大地的路,让顶尖智慧能突破技术瓶颈,让乡土人才能带动一方产业,这样的“小驿站”,将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