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年深耕细作,“百千万工程”在坡头区这片热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三年来,坡头区始终以“赶考”的清醒扛牢使命、以“答卷”的担当破解难题、以“争先” 的锐气推动突破,围绕“百千万工程”核心目标,从产业升级到镇村焕新,从民生改善到生态优化,交出了一份“初见成效、亮点纷呈”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如今漫步坡头,厂房车间里机器轰鸣奏响产业强音,乡间田野中特色农业孕育增收希望,城乡道路间路网纵横织就便捷图景,社区街巷内民生服务传递温暖温度——这一幕幕鲜活场景,正是“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年来,坡头区城乡蝶变的生动注脚,也印证着“百千万工程”为区域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
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引领经济质效双提升
坡头科技产业园里,机器运转不息,生产线有序流动,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专注作业,产业发展的热潮正澎湃涌动。作为省级产业园区的坡头科技产业园,以“一区两园”的管理模式统筹官渡、龙头两大片区,17000亩的园区内104家企业蓬勃发展,其中规上企业46家。2023年以来,园区新引进企业11家,推动9个项目开工建设,12个项目竣工投产,并成功培育鸿智电器在北交所上市。强劲的发展动能直接反映在经济数据上: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3.85亿元,同比增长4.6%。

搏信科技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有序开展作业。张锋锋 摄
创新正成为坡头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湛江高新区创新平台湛江湾实验室已建成7个研究中心和3个院士工作站,其研发的“湛江湾1号”“海塔1号”等装备在海洋牧场领域实现多项国内首创。这一创新实力让湛江高新区在2024年成功跻身“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百强园区”。为持续培育创新动能,坡头区与湛江湾实验室共同设立3000万元海洋科创基金,并与广州工控集团筹划组建1.25亿元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扶持海工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湛江湾实验室。杨证民 摄
在项目落地方面,坡头区推出“全程代办”“拿地即开工”等政策,建立“定期会商+专项对接”机制,并在湛江湾实验室设立全市首个政府服务驿站。这些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服务效能,推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东作业公司、蓝水等42个招商项目快速落地,其中制造业项目达22个。土地供应方面,带设计方案出让用地占比超80%,为项目快速投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除了已落地的项目开花结果,还有更多项目在路上。坡头区出台《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暂行办法》,以考核为导向激发招商活力,连续两年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额超百亿元,2023年以来新引进项目协议投资额达262.16亿元,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3个,其中5亿元至10亿元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值得一提的是,坡头区创新采用“反向飞地”模式,与广州市荔湾区共建合作产业园,已引进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35.6亿元,开创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从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到创新平台建设,从优化营商环境到创新招商模式,坡头区正以项目落地为牵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强特色农业增长极
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
“中国生蚝看湛江,湛江生蚝看坡头。”官渡生蚝作为水产界的“明星”,肥硕的肉质和清甜爽滑的口感,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多次获中央电视台等关注报道,在大湾区乃至全国打出了名堂。目前,“官渡生蚝”已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正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如何用好官渡生蚝这一“金字招牌”?坡头坚持以全产业链思维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推动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
坡头全区生蚝养殖面积约2.5万亩,2024年产量约1.5万吨,总产值10.75亿元,通过联结带动生蚝养殖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98个、养殖户约4000户,形成了“产蚝、运输、保鲜、深加工”产业链。此外,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进官渡生蚝批发市场项目、乾塘莲藕产业园冷链物流及渔港改造等项目,打造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完善“养殖(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助力产业强镇兴区提质升级。

与“坡头生蚝”一起入选2025年省首批现代农业十亿级集群培育对象的还有“坡头对虾”“坡头莲藕”。
坡头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对虾为主导产业,对虾养殖基地面积约5.7万亩,聚集从事对虾生产、加工全产业链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全产业链。2024年产业园区总产值73.39亿元,其中对虾产业总产值46.53亿元,带动农户5.93万人,产业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万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出11.3%。

坡头区乾塘荷花文化旅游节。 吴东俊 摄
坡头莲藕产业已形成集种苗繁育、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区莲藕种植面积1.3万亩,2024年总产值超10亿元,带动千余农户增收。莲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100多亩种苗基地和3个5000亩以上生产基地,建成1万平方米加工厂区及3条现代化生产线,年加工能力1.2万吨,占据湛江90%市场份额。创新了“藕—稻”“菜—藕—稻”“藕鱼共生”等高效种植模式,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机制,培育出“乾塘莲藕”等特色品牌,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提质
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从普惠托育的温暖呵护到长者饭堂的烟火温情,从优质医疗的全面覆盖到城乡路网的互联互通,从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到城市更新的蝶变焕新……坡头区正以新型城镇化为牵引,通过规划引领、基建提质、服务升级三大路径,构建起产城融合、民生普惠的发展新格局。

交通网络建设呈现“立体化突破”,对外衔接广湛高铁、湛江吴川国际机场等区域枢纽,对内形成“五横五纵”路网体系。2023年以来,湛江环城高速鹭洲大桥、海川大道扩建工程、湛江机场高速一期工程、沈海高速茂湛段改扩建、军港大道(二期)、金湾南路(二期)、龙乾公路(一期)、南三中线公路、湛江机场高速公路(二期)、东盛大道南、海盛路(一期)、东盛大道一期、龙王围路、海盛一横路、海河南路(东旺大道至龙王湾路段)等15条路建成通车。全区实现“镇镇15分钟上高速”,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三年间从26.67%升至88.52%,76.1公里“四好农村路”打通城乡融合“毛细血管”。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
在医疗领域,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海东院区的落成启用,带动形成“三级医院+专科集群”架构。创新医联体模式推动分级诊疗见效,基层医疗机构达国家推荐标准比例超57%。与广州荔湾共建的“谭桂云名中医工作室”,成为区域医疗协作的示范标杆。
教育发展实现“量质齐升”。湛江一中海东校区等新建学校新增学位4230个,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建设加速高等教育布局。广东医科大学海东校区正在建设,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新校区、湛江市工贸职业技术学校拟定址坡头,积极筹建湛江市通用技术职业学校,支持湛江市财政职业技术学校坡头校区深化办学。通过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全区中小学100%达省标准化标准。荔湾—坡头教育结对投入968万元打造莫村小学示范校,12所学校开展深度合作。
“一老一小”服务形成特色品牌,建成全区首个社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示范中心,三级养老站点与“15分钟助餐圈”覆盖全域,完成800户适老化改造。托育服务每千人口托位数达6.7个,位居全市前列。

南油“三旧”改造项目创下湛江旧改规模之最,依托“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配合”创新模式,政企协同完善学校、路网配套,中海油公司主动腾空移交权属地块并捐资配建学校,实现配套建设与地块开发无缝衔接。同时,创新引导未纳入旧改的老旧住宅自主改造,2023年以来推动南油一区北苑等12栋房屋成功加装电梯,全面助力城市功能完善与品质提档升级。
通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坡头区打造“赛事会、演唱会、博览会”标志性点位。先后承办第37届奥林匹克日活动三人制篮球赛事、2024年广东省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2024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等多场大型体育赛事,吸引了多名歌手举办演唱会,连续举办两届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全国首部军舰海上实景演艺《军港之夜》在坡头区正式公演并常态化运营……这些优质文体活动的举办,不仅有效提升了坡头区的城市形象,更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2024年,坡头区实现旅游总收入4.73亿元。
打造典型镇示范标杆
擦亮坡头生态宜居名片
作为坡头镇发展早期的主要商业街道,坡头镇中心小学旁的“喇叭口”路段承载着不少人的奋斗记忆。随着坡头镇的发展,镇内人流量、车流量不断增加,这片繁华的街道逐渐显露出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老化、建筑外立面陈旧等问题,亟待改造升级。
2023年,坡头区以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为契机,成立了由区直有关部门及坡头镇政府组成的工作组。通过对“喇叭口”路段改扩建、街道空间重构、建筑外立面翻新、“三线”整治等系统性工程,为街道按下“美颜键”的同时,打通了坡头镇经济发展的“动脉”。
如今穿行其中,昔日拥挤狭窄的街道已经畅通无阻,原来的双向两车道升级为了双向六车道,最窄处由约8米拓宽至29米,斑驳的墙面已被崭新的立面所取代,街道面貌焕然一新……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是坡头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生动实践。

2025年全区实现坡头、龙头、官渡、乾塘、南三等典型镇创建100%全覆盖,其中已有2个典型镇及12个典型村完成建设并达到省级培育标准。规划通过19条总里程179.5公里的风貌示范带建设将5个镇以及2个街道连线成片发展,涵盖国道、省道、高铁、高速等核心线路。
垃圾、厕所、污水整治“三大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坡头区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累计建成(含在建)污水管网70.7公里,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5万吨/天;镇级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累计建成污水管网64.07公里,新增龙头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5000吨/天、南三镇处理能力2500吨/天。通过“门前三包”制度和深化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日产日清全覆盖。同步推进“厕所革命”,制定奖补政策,推动改厕与污水治理一体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79%。
此外,坡头区还全面优化绿地生态,利用城区内的闲置区域、边角地块,新建改造公园及小游园40个,系统性补植绿植约4.7万株,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76%。推广“有喜事来种树”品牌,2023年以来植树54万余棵;累计建设“美丽庭院”3142户,莫村获评广东省“美丽庭院”村。坡头区在2024年“绿美广东竞风华”竞赛中获湛江赛区第一名及全省总决赛优胜县区奖、“镇在行动”优秀奖。
深化制度创新改革
释放高质量发展潜能
从体制机制破题,向发展实效发力。坡头区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动能,在扩权强县、县镇管理、土地整治、投融资改革等领域着力,交出亮眼“成绩单”。
在行政效能提升方面,坡头区高效承接省级下放职权,实现事项办理“零积压”,权责清单4041项全公开,许可事项指南完备度达100%。审批流程持续优化,“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群众办事便利度显著提升。机构设置更趋科学,新设2个区级功能性服务中心,精简镇街事业单位2个,75个专项执法编制下沉乡镇,7个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土地改革释放资源潜力。坡头区获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省级方案,规划投资89亿元实施38个项目,创新采用“投资人+EPC+O”模式破解资金难题。通过农用地整理、生态修复等举措,预计新增耕地389公顷,腾退建设用地120公顷。专班赴浙江取经后打造的“千亩方”示范区、官渡生蚝产业园等特色项目成效初显。同步深化农村“三块地”改革,规范宅基地审批1464宗,出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办法,为乡村振兴夯实制度基础。
投融资改革撬动发展杠杆。重组后的区属国企高投集团目前总资产93亿元,成为粤西首家AA+主体信用评级的县级国有企业,评级AA+至今一共融资10.1亿元,2024年高投集团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000%。2025年,高投集团拟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不超过10亿元公司债券。“1+N+1”国企投融资模式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
创新联合体培育新质生产力。坡头区与湛江湾实验室共建“1+7+N”海洋产业创新联合体,联动7家龙头企业和多个孵化项目,两个项目分获国家及省级科技大奖,其经验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并在全省推广,成为“百千万工程”示范样板。
(来源:坡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