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燃冰成炬,史上首次!十五运会“源火”来自超1500米海底

2025-11-02 20:22 宝安日报  

11月2日上午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火炬传递

以“三地联动 四城同传”的形式

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

四个城市同时举行


图片

和以往不同的是

在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上

亮相的“源火”

来自南海北部海域

水深1522米海底的可燃冰

这是体育运动史上首次

在深海海底原位获取运动会“源火”



深海“源火”顺利引燃


十五运会“源火”

来自1522米的“深海绿洲”


俯瞰南海,阳光所及的海域生机盎然;而1522米深海的漆黑之中,却藏着“海马冷泉区”这片“深海绿洲”——它不靠光合作用,凭冷泉溢出的化学能量孕育贻贝、管状蠕虫等独特生命,正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圣火的“源火”诞生地。



“‘源火’采集要走四步关键流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方法所副所长陈宗恒向记者拆解:先在冷泉口采可燃冰及伴生气,降压分解出甲烷;再用科考船光伏发电转化的电能,远程到海底引燃甲烷;最后由“海马”号无人潜水器带“源火”回甲板,移入源火盒保存。



此次“源火”采集,创下了全球体育运动史的新纪录——首次在深海海底直接获取“源火”。它不仅让“水火相济”的海底奇观照进现实,更将可燃冰、太阳能等战略性清洁能源,与深海探测关键技术、核心装备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广东“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发展决心,也让世界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实力与创新底气。


深海采火背后的“科技密码”


1500米深海,意味着什么?这里的压强约为145个标准大气压(14.5MPa),相当于每平方米要承受1450吨的压力——这样的环境下,别说精准引燃可燃冰,就连稳定传输信号、保护设备正常运转,都是巨大的挑战。


“远程精准引燃可燃冰,获取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圣火的‘源火’,还要用超高清设备记录全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技术和装备的双重支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技处副处长王伟巍揭开了深海采火背后的“科技密码”。



技术突破先“探路”。采火地南海海马冷泉,是我国最大冷泉生态系统,周边富集的可燃冰是天然“燃料”。而要精准定位、安全采气,靠的是多年技术积累:高精度三维地震探测锁定冷泉位置,流体地球化学探测分析可燃冰成分,近海底探测实时掌握环境,再加上样品保压转移、在线检测等技术,为采火搭建起“安全通道”。


装备迭代再“筑盾”。技术落地离不开“硬核”装备:4500米级“海马”号无人潜水器扛住高压灵活作业,保压取样装置确保可燃冰不分解,地震探测、电磁探测系统提供全方位数据;而承载这一切的 “海洋地质二号” 科考船,更是本次采火的 “移动实验室”。作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的保障船,它配备了DP-2动力定位系统(可在深海精准定位,不随波漂移)、150吨主动深沉补偿海工吊(能稳定吊装“海马”号等重型设备)、万米光纤绞车、730平方米甲板作业区及直升机平台,不仅能独立完成地质取样、物探调查,还能承担海底电缆敷设、深水打捞等海工作业 —— 正是这样的 “全能型”科考船,让深海采火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从技术的 “点上突破”

到装备的 “系统支撑”

这场深海采火

不仅是一次体育与科技的跨界融合

更展现了我国深海探测领域的硬实力


“源火” 跳动的背后

是广东 “向海图强” 的坚守


从1522米深海采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圣火的“源火”,粤港澳三地不仅攻克“不可能任务”,更让体育精神与海洋雄心在一簇火焰中交汇。


“这次全球首次‘深海采火’,将深海探测装备、清洁能源、海底引燃技术与体育火种采集深度融合,既展现我国深海领域顶尖科技,更在体育史上写下突破。” 陈宗恒的话,点出“源火”的深层意义 ——它不只是体育符号,更是广东科技实力与建设海洋强省魄力的具象表达。



“源火” 跳动的背后,是广东 “向海图强” 的坚守。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深耕蓝色国土的脚步从未停歇:“梦想号” 大洋钻探船填补装备空白、国家极地综合保障基地落户、全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启用、可燃冰试采刷新世界纪录…… 每一项成果,都是广东将 “海洋优势” 转为 “发展胜势” 的实践,更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注脚。


如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圣火让这份海洋力量有了新落点:既点燃大湾区民众的体育激情,更激活海洋经济 “蓝色引擎”。


当体育活力遇见海洋壮阔

当科技精准交融人文温度

十五运会

正成为广东“体育强省”与“海洋强省”

同频共振的舞台

编辑:徐卫民

11月2日上午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火炬传递

以“三地联动 四城同传”的形式

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

四个城市同时举行


图片

和以往不同的是

在十五运会火种采集仪式上

亮相的“源火”

来自南海北部海域

水深1522米海底的可燃冰

这是体育运动史上首次

在深海海底原位获取运动会“源火”



深海“源火”顺利引燃


十五运会“源火”

来自1522米的“深海绿洲”


俯瞰南海,阳光所及的海域生机盎然;而1522米深海的漆黑之中,却藏着“海马冷泉区”这片“深海绿洲”——它不靠光合作用,凭冷泉溢出的化学能量孕育贻贝、管状蠕虫等独特生命,正是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圣火的“源火”诞生地。



“‘源火’采集要走四步关键流程。”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方法所副所长陈宗恒向记者拆解:先在冷泉口采可燃冰及伴生气,降压分解出甲烷;再用科考船光伏发电转化的电能,远程到海底引燃甲烷;最后由“海马”号无人潜水器带“源火”回甲板,移入源火盒保存。



此次“源火”采集,创下了全球体育运动史的新纪录——首次在深海海底直接获取“源火”。它不仅让“水火相济”的海底奇观照进现实,更将可燃冰、太阳能等战略性清洁能源,与深海探测关键技术、核心装备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广东“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发展决心,也让世界看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实力与创新底气。


深海采火背后的“科技密码”


1500米深海,意味着什么?这里的压强约为145个标准大气压(14.5MPa),相当于每平方米要承受1450吨的压力——这样的环境下,别说精准引燃可燃冰,就连稳定传输信号、保护设备正常运转,都是巨大的挑战。


“远程精准引燃可燃冰,获取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圣火的‘源火’,还要用超高清设备记录全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技术和装备的双重支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技处副处长王伟巍揭开了深海采火背后的“科技密码”。



技术突破先“探路”。采火地南海海马冷泉,是我国最大冷泉生态系统,周边富集的可燃冰是天然“燃料”。而要精准定位、安全采气,靠的是多年技术积累:高精度三维地震探测锁定冷泉位置,流体地球化学探测分析可燃冰成分,近海底探测实时掌握环境,再加上样品保压转移、在线检测等技术,为采火搭建起“安全通道”。


装备迭代再“筑盾”。技术落地离不开“硬核”装备:4500米级“海马”号无人潜水器扛住高压灵活作业,保压取样装置确保可燃冰不分解,地震探测、电磁探测系统提供全方位数据;而承载这一切的 “海洋地质二号” 科考船,更是本次采火的 “移动实验室”。作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的保障船,它配备了DP-2动力定位系统(可在深海精准定位,不随波漂移)、150吨主动深沉补偿海工吊(能稳定吊装“海马”号等重型设备)、万米光纤绞车、730平方米甲板作业区及直升机平台,不仅能独立完成地质取样、物探调查,还能承担海底电缆敷设、深水打捞等海工作业 —— 正是这样的 “全能型”科考船,让深海采火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从技术的 “点上突破”

到装备的 “系统支撑”

这场深海采火

不仅是一次体育与科技的跨界融合

更展现了我国深海探测领域的硬实力


“源火” 跳动的背后

是广东 “向海图强” 的坚守


从1522米深海采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圣火的“源火”,粤港澳三地不仅攻克“不可能任务”,更让体育精神与海洋雄心在一簇火焰中交汇。


“这次全球首次‘深海采火’,将深海探测装备、清洁能源、海底引燃技术与体育火种采集深度融合,既展现我国深海领域顶尖科技,更在体育史上写下突破。” 陈宗恒的话,点出“源火”的深层意义 ——它不只是体育符号,更是广东科技实力与建设海洋强省魄力的具象表达。



“源火” 跳动的背后,是广东 “向海图强” 的坚守。


作为海洋大省,广东深耕蓝色国土的脚步从未停歇:“梦想号” 大洋钻探船填补装备空白、国家极地综合保障基地落户、全国首座深水科考码头启用、可燃冰试采刷新世界纪录…… 每一项成果,都是广东将 “海洋优势” 转为 “发展胜势” 的实践,更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注脚。


如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圣火让这份海洋力量有了新落点:既点燃大湾区民众的体育激情,更激活海洋经济 “蓝色引擎”。


当体育活力遇见海洋壮阔

当科技精准交融人文温度

十五运会

正成为广东“体育强省”与“海洋强省”

同频共振的舞台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