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月底),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2025级音乐专业新生,先后走进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湛江市博物馆开展课外考察实践,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让“民族音乐+地方文化”课程实践落地,并同步启动博物馆专项志愿者招募工作,馆校协同打造育人与文化服务双赢合作典范。
据悉,作为广东省中国民族音乐课程教研室重点建设的实践项目,本次活动以“红色基因传承”与“非遗活化”为双主线,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在粤桂边区革命纪念馆(市博物馆下属红色教育基地),师生们围绕馆内革命史料、文物展陈,结合课程“红色音乐文化”模块内容展开深度研学。通过梳理边区革命历史与红色艺术创作的关联,学生们不仅深化了对“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理解,更明确了将专业知识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实践方向,为后续参与红色文化传播奠定基础。
随后,实践队伍来到市博物馆非遗展区。在这里,雷剧、廉江亻厓歌、雷州八音、粤西木偶戏等本土非遗项目的艺术展品,成为课程“民间音乐”模块的鲜活教学素材。
据介绍,本次活动同步启动的博物馆志愿者招募工作,是岭师音舞学院与市博物馆定向合作的关键落地环节。此前,针对市博物馆人手不足的实际需求,该学院相关负责人主动对接市博物馆负责人,结合学校育人要求与学院专业特色,共同确定招募“红色文化宣讲”“非遗艺术推广”两类专项志愿者。后续,入选学生将以课程所学为支撑,在博物馆开展红色历史讲解、非遗音乐现场展演等志愿服务,实现“课程实践+志愿行动”的深度融合,达成学生专业成长与地方文化服务的双向赋能。活动现场,新生报名踊跃,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的热情。
市博物馆负责人对双方合作寄予厚望。她指出,期待与岭师音舞学院进一步深化馆校协同,依托高校专业资源推动红色文化、非遗资源的创新性传播与活态化传承,共同打造育人与文化服务双赢的合作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