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国迁徙猛禽监测网络线下研讨会在湛举办

共筑猛禽保护网络 守护天空王者

©原创 2025-11-12 18:44 湛江云媒  

2025年11月8日至9日,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主办、湛江市爱鸟协会承办、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支持的全国迁徙猛禽监测网络2025秋季线下研讨会在湛江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监测网络成员、行业专家齐聚雷州半岛,以 “规范监测标准、共享监测数据、凝聚保护合力” 为核心,共商猛禽保护与监测事业发展大计,为东亚 -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生态守护注入新动能。

聚焦核心需求  搭建专业交流平台

猛禽作为生态环境的 “指示物种”,其种群动态直接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我国所有猛禽均为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猛禽监测面临操作规范不统一、数据共享机制缺失、资金保障不足等行业痛点,制约了保护科研工作的系统性推进。此次研讨会延续SEE任鸟飞项目2023年发起的 “迁徙猛禽监测网络” 建设宗旨,精准回应行业需求,为全国监测机构搭建了经验交流与技术协作的关键平台。

活动现场,湛江市爱鸟协会重点介绍了雷州半岛的生态优势:作为东亚 -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该半岛形如 “生态漏斗” 延伸至南海,成为猛禽跨海迁徙的必经之地。其中豪郎村监测点单日最大监测量达1371只,徐闻南极村凭借 “中国大陆最南端” 的地理优势,成为监测猛禽跨海迁徙的绝佳位点,两地监测成果获全国同行广泛认可。

多维议程并行  凝聚跨域保护共识

为期两天的活动兼顾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议程紧凑丰富:

11月8日学术交流专场:来自广西冠头岭、重庆平行岭、成都龙泉山、大连老铁山等11个核心监测点的代表,按地理由南至北分享了监测经验与现实挑战,洛阳、天津等新监测点通过线上形式介绍了起步阶段的探索规划。行业专家朱磊带来6种猛禽迁徙研究的专题分享,深入解析迁徙节律与生态影响因素;湛江市爱鸟协会就反盗猎巡护工作展开交流,分享 “监测 + 巡护” 的湛江模式。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人员围绕监测规范迭代、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跨区域协作机制等关键议题达成共识,明确将进一步优化《迁徙猛禽监测网络工作指南》,推动全国监测数据的标准化汇总。

11月9日户外实践交流:参会人员赴徐闻灯楼角监测点开展实地观测,近距离感受雷州半岛作为迁徙候鸟 “觅食停歇地” 的生态价值。现场观测到凤头蜂鹰、普通鵟等迁徙猛禽集群过境,直观印证了该区域在迁徙路线中的核心作用,实现了理论探讨与实践观察的深度结合。

立足湛江优势  贡献全国保护力量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湛江在全国鸟类保护领域的影响力,更让雷州半岛的海岸生境优势与监测成果获得行业广泛认可。作为全国猛禽监测网络的重要节点,湛江已连续多年为迁徙猛禽提供安全栖息地,其监测数据为《中国大陆迁徙猛禽秋季迁徙报告》提供了关键支撑——该报告显示,全国11个核心监测点 2023 年秋季共记录猛禽39种15万余只,其中湛江监测点的数据对描绘迁徙时空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湛江市爱鸟协会负责人表示,湛江将持续发挥东亚 - 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关键节点作用,进一步完善豪郎村、南极村等监测点建设,深化与全国各监测点的协作,在监测规范推广、反盗猎巡护、公众科普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国猛禽保护贡献更多 “湛江力量”,助力构建 “天地一体、跨域联动” 的猛禽保护网络。

作者:文/图 记者刘金凤 通讯员穆红玲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罗颖露
值班编委:钟忠

2025年11月8日至9日,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主办、湛江市爱鸟协会承办、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支持的全国迁徙猛禽监测网络2025秋季线下研讨会在湛江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5个省份的监测网络成员、行业专家齐聚雷州半岛,以 “规范监测标准、共享监测数据、凝聚保护合力” 为核心,共商猛禽保护与监测事业发展大计,为东亚 -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生态守护注入新动能。

聚焦核心需求  搭建专业交流平台

猛禽作为生态环境的 “指示物种”,其种群动态直接反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我国所有猛禽均为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猛禽监测面临操作规范不统一、数据共享机制缺失、资金保障不足等行业痛点,制约了保护科研工作的系统性推进。此次研讨会延续SEE任鸟飞项目2023年发起的 “迁徙猛禽监测网络” 建设宗旨,精准回应行业需求,为全国监测机构搭建了经验交流与技术协作的关键平台。

活动现场,湛江市爱鸟协会重点介绍了雷州半岛的生态优势:作为东亚 - 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节点,该半岛形如 “生态漏斗” 延伸至南海,成为猛禽跨海迁徙的必经之地。其中豪郎村监测点单日最大监测量达1371只,徐闻南极村凭借 “中国大陆最南端” 的地理优势,成为监测猛禽跨海迁徙的绝佳位点,两地监测成果获全国同行广泛认可。

多维议程并行  凝聚跨域保护共识

为期两天的活动兼顾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议程紧凑丰富:

11月8日学术交流专场:来自广西冠头岭、重庆平行岭、成都龙泉山、大连老铁山等11个核心监测点的代表,按地理由南至北分享了监测经验与现实挑战,洛阳、天津等新监测点通过线上形式介绍了起步阶段的探索规划。行业专家朱磊带来6种猛禽迁徙研究的专题分享,深入解析迁徙节律与生态影响因素;湛江市爱鸟协会就反盗猎巡护工作展开交流,分享 “监测 + 巡护” 的湛江模式。圆桌论坛环节,与会人员围绕监测规范迭代、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跨区域协作机制等关键议题达成共识,明确将进一步优化《迁徙猛禽监测网络工作指南》,推动全国监测数据的标准化汇总。

11月9日户外实践交流:参会人员赴徐闻灯楼角监测点开展实地观测,近距离感受雷州半岛作为迁徙候鸟 “觅食停歇地” 的生态价值。现场观测到凤头蜂鹰、普通鵟等迁徙猛禽集群过境,直观印证了该区域在迁徙路线中的核心作用,实现了理论探讨与实践观察的深度结合。

立足湛江优势  贡献全国保护力量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湛江在全国鸟类保护领域的影响力,更让雷州半岛的海岸生境优势与监测成果获得行业广泛认可。作为全国猛禽监测网络的重要节点,湛江已连续多年为迁徙猛禽提供安全栖息地,其监测数据为《中国大陆迁徙猛禽秋季迁徙报告》提供了关键支撑——该报告显示,全国11个核心监测点 2023 年秋季共记录猛禽39种15万余只,其中湛江监测点的数据对描绘迁徙时空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湛江市爱鸟协会负责人表示,湛江将持续发挥东亚 - 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关键节点作用,进一步完善豪郎村、南极村等监测点建设,深化与全国各监测点的协作,在监测规范推广、反盗猎巡护、公众科普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国猛禽保护贡献更多 “湛江力量”,助力构建 “天地一体、跨域联动” 的猛禽保护网络。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