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海南封关在即,徐闻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双向奔赴 跨海融通 协同发展

©原创 2025-11-13 08:43 湛江日报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这一重大政策举措不仅标志着海南进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新阶段,更给隔海相望的广东徐闻带来了全方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粤琼合作的“桥头堡”和“二线管住”的核心区域,徐闻正以“海南所需、徐闻所能”为导向,以“桥头堡”的担当,主动谋划、精准发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产业协同、交通升级、口岸优化、合作深化为路径,与海南自贸港双向奔赴,跨海融通,协同发展。

徐闻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海南封关,对徐闻是一次“压力与动力并存、挑战与机遇共生”的发展契机。从挑战来看,封关后海南与内地之间的“二线”监管将更加精准,徐闻作为“二线口岸”的核心地带,在贸易管理、港航通行效率、货物监管精准度等方面将面临更高要求,需应对进出岛货物量激增带来的服务保障压力。

面对封关机遇,徐闻立足自身优势,从产业、交通、口岸、合作四个维度精准发力,全方位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构建“双向奔赴”的发展格局。

徐闻聚焦海南主导产业的配套需求,布局辅助型产业集群。总投资约40.57亿元、占地629亩的徐闻国际物流城正加速推进,将与海南新海陆岛物流园形成“一峡两园,南北互动”的战略布局,通过集装箱多式联运、冷链仓储等功能,降低货物过海成本与风险,成为海南联通国内大市场的物流枢纽。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徐闻计划在下桥片区打造菠萝特色产业园,依托其全国领先的菠萝加工优势,承接全国菠萝加工业务,为海南提供特色农产品补给;同时推进博赊港临港产业园、零碳产业园建设,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服务海南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形成“生产加工—冷链物流—船舶运维—远洋补给—滨海文旅”的全产业链。

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加快物流发展

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正式开港后,徐闻与海口两地海上航程可缩短一半,到海南仅需1个小时,琼州海峡水路通道将更加便捷通畅。

但更大的机遇潜藏其中。区位优势的凸显让徐闻成为连接海南自贸港与国内大市场的关键节点。据了解,2024年琼州海峡已运输旅客1914万人次、车辆552万辆次、物资1亿多吨,封关后这一数据将持续攀升,为徐闻的港航服务、物流仓储、文旅消费等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同时,海南自贸港为徐闻开辟了差异化发展空间,使其得以避开同质化竞争,聚焦海南急需的辅助产业,实现“咽喉要道”向“产业高地”的转型。

徐闻港作为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持续优化服务能力,推出“快线专班”将海上航行时间缩短至80分钟,推广全预约过海模式,并新增新能源车辆专班,应对封关后的流量高峰。同时,我国首个客滚应急保障基地在徐闻竣工,具备6000吨级全船型维修能力,将船舶应急救助时间缩短至10—30分钟,为琼州海峡运输安全筑牢“保障网”。

海南封关后,进出岛货物量增大,未来物流园可以为海南出岛货物提供冷链仓储服务功能,减少货物过海受到的天气、停航风险。临港物流园项目将作为面向琼州海峡双向联动的物流集散中心,海南自贸港联通国内大市场的综合保税、加工增值产业集聚区,服务“泛海南”共同体的跨境商贸供应链管理平台。

深化合作创新联动共同发展

徐闻与海南隔海相望,徐闻立足海南“大后方”的发展方向,布局海南自由贸易港辅助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徐闻片区),加强与海南的战略对接和产业协作。

徐闻以口岸升级为抓手,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湛江港徐闻港区荔枝湾作业区通用码头完成海上疏浚验收,正积极申报一类口岸,未来将成为连接海南、面向东南亚乃至欧盟的对外贸易枢纽。

为了加强产业差异化发展,徐闻正加快在琼州海峡北岸布局服务海南的辅助型产业,打造以工业制造、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为基础,为海南主导产业提供高端服务的后援基地。

徐闻经济开发区调整规划,总面积从原有的海安片区14130亩调整为9795亩,并新增南山片区(6885亩)、下桥片区(2802亩)、博赊港片区(450亩),总面积达13.28平方公里,约20000亩。

徐闻有关部门主动对接封关政策,推出系列便民举措:对进岛再出口的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开通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行“5+2”预约查检和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提升货物供岛时效;计划将荔枝湾作业区纳入“并行港”航线网络,加强与湛江、深圳、海南港口群合作。

徐闻加强招商合作,在海口签约能源储备、交通物流、滨海文旅等27个项目,总投资达253.06亿元,通过“岛外园、岛外仓、岛外厂”模式,实现与海南产业的优势互补。

作者:记者简陈明
编辑:张雅婷
值班主任:罗颖露

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这一重大政策举措不仅标志着海南进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新阶段,更给隔海相望的广东徐闻带来了全方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作为粤琼合作的“桥头堡”和“二线管住”的核心区域,徐闻正以“海南所需、徐闻所能”为导向,以“桥头堡”的担当,主动谋划、精准发力,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产业协同、交通升级、口岸优化、合作深化为路径,与海南自贸港双向奔赴,跨海融通,协同发展。

徐闻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海南封关,对徐闻是一次“压力与动力并存、挑战与机遇共生”的发展契机。从挑战来看,封关后海南与内地之间的“二线”监管将更加精准,徐闻作为“二线口岸”的核心地带,在贸易管理、港航通行效率、货物监管精准度等方面将面临更高要求,需应对进出岛货物量激增带来的服务保障压力。

面对封关机遇,徐闻立足自身优势,从产业、交通、口岸、合作四个维度精准发力,全方位对接海南自贸港建设,构建“双向奔赴”的发展格局。

徐闻聚焦海南主导产业的配套需求,布局辅助型产业集群。总投资约40.57亿元、占地629亩的徐闻国际物流城正加速推进,将与海南新海陆岛物流园形成“一峡两园,南北互动”的战略布局,通过集装箱多式联运、冷链仓储等功能,降低货物过海成本与风险,成为海南联通国内大市场的物流枢纽。

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徐闻计划在下桥片区打造菠萝特色产业园,依托其全国领先的菠萝加工优势,承接全国菠萝加工业务,为海南提供特色农产品补给;同时推进博赊港临港产业园、零碳产业园建设,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服务海南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形成“生产加工—冷链物流—船舶运维—远洋补给—滨海文旅”的全产业链。

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加快物流发展

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徐闻港正式开港后,徐闻与海口两地海上航程可缩短一半,到海南仅需1个小时,琼州海峡水路通道将更加便捷通畅。

但更大的机遇潜藏其中。区位优势的凸显让徐闻成为连接海南自贸港与国内大市场的关键节点。据了解,2024年琼州海峡已运输旅客1914万人次、车辆552万辆次、物资1亿多吨,封关后这一数据将持续攀升,为徐闻的港航服务、物流仓储、文旅消费等产业注入强劲动能。同时,海南自贸港为徐闻开辟了差异化发展空间,使其得以避开同质化竞争,聚焦海南急需的辅助产业,实现“咽喉要道”向“产业高地”的转型。

徐闻港作为全球最大客货滚装码头,持续优化服务能力,推出“快线专班”将海上航行时间缩短至80分钟,推广全预约过海模式,并新增新能源车辆专班,应对封关后的流量高峰。同时,我国首个客滚应急保障基地在徐闻竣工,具备6000吨级全船型维修能力,将船舶应急救助时间缩短至10—30分钟,为琼州海峡运输安全筑牢“保障网”。

海南封关后,进出岛货物量增大,未来物流园可以为海南出岛货物提供冷链仓储服务功能,减少货物过海受到的天气、停航风险。临港物流园项目将作为面向琼州海峡双向联动的物流集散中心,海南自贸港联通国内大市场的综合保税、加工增值产业集聚区,服务“泛海南”共同体的跨境商贸供应链管理平台。

深化合作创新联动共同发展

徐闻与海南隔海相望,徐闻立足海南“大后方”的发展方向,布局海南自由贸易港辅助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徐闻片区),加强与海南的战略对接和产业协作。

徐闻以口岸升级为抓手,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湛江港徐闻港区荔枝湾作业区通用码头完成海上疏浚验收,正积极申报一类口岸,未来将成为连接海南、面向东南亚乃至欧盟的对外贸易枢纽。

为了加强产业差异化发展,徐闻正加快在琼州海峡北岸布局服务海南的辅助型产业,打造以工业制造、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为基础,为海南主导产业提供高端服务的后援基地。

徐闻经济开发区调整规划,总面积从原有的海安片区14130亩调整为9795亩,并新增南山片区(6885亩)、下桥片区(2802亩)、博赊港片区(450亩),总面积达13.28平方公里,约20000亩。

徐闻有关部门主动对接封关政策,推出系列便民举措:对进岛再出口的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开通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行“5+2”预约查检和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提升货物供岛时效;计划将荔枝湾作业区纳入“并行港”航线网络,加强与湛江、深圳、海南港口群合作。

徐闻加强招商合作,在海口签约能源储备、交通物流、滨海文旅等27个项目,总投资达253.06亿元,通过“岛外园、岛外仓、岛外厂”模式,实现与海南产业的优势互补。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