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湛江赤坎区南桥河畔的“河岸食光”临时疏导点灯火通明。统一规划的摊位整齐排列,摊主们规范经营,油烟经过滤器净化后有序排放,地面铺设的防油地胶干净整洁。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流动摊贩占道经营、油烟噪音扰民的“重灾区”。
这一转变的背后,源于南桥街道以“党建引领、服务为先、居民满意”为宗旨,创新培育社区社会企业,以每天27元的摊位管理费和保洁费为支点,实现了城市文明建设与民生保障的双重提升。

痛点凸显: 老城街区的治理困局
南桥街道地处湛江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业态丰富,但流动摊贩乱象长期困扰着社区治理。近500个流动摊贩散布在辖区主次干道、小区门口,占道经营导致交通拥堵,油烟噪音让周边居民苦不堪言。明扬花园小区居民莫真荣回忆:“以前小区门口每天有四五十个摊贩,营业到凌晨5点,油烟飘进家里,根本没法开窗,投诉电话打了一次又一次。”
更棘手的是,摊贩与执法部门长期“打游击”,而街道面临管理人员不足、财政资金有限的困境,单纯的执法整治难以形成长效。与此同时,社区文化阵地运营缺乏资金支持,“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不足,文明建设推进面临资金制约。如何兼顾摊贩生计保障与城市文明建设,成为南桥街道亟待破解的治理难题。
创新破局: 27元管理费的治理智慧
2024年以来,南桥街道跳出“围堵式”治理思维,创新培育社区社会企业,探索出“疏堵结合、规范管理、收益反哺” 的市场化治理路径。湛江市南桥暖邻社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载体。
街道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在南桥河沿岸、人民医院东门等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的区域,划定6个临时疏导点,规划300余个标准化摊位,将原先分散的流动摊贩集中纳入规范管理。“我们专门选择闲置边角地,既不占用主干道资源,又能形成集聚效应,方便市民消费。”社区企业总经理黄永远介绍,每个摊位统一配备编号、垃圾收纳桶,强制要求安装油烟过滤器,摊位棚顶进行美化装饰,让临时疏导点既有序又有“烟火气”。
针对摊位管理成本,街道制定了每天27元的管理费与卫生费收费标准,采取“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化原则。这笔费用不高,却蕴含着精准的治理逻辑:摊主获得稳定经营场地,无需再与执法人员“周旋”;社区企业则通过这笔收入组建专职管理团队,实现“一摊一责”卫生包干制。
“以前东躲西藏,生意不稳定还担惊受怕,现在交了管理费,有固定摊位,人气更旺了。”经营烧烤摊的黄小霞尝到了规范经营的甜头,摊位日均营业额十分可观,而管理费用带来的服务实实在在:管理团队24小时值守巡逻,2名专职清洁人员随时保洁,经营结束后对地面进行彻底清洗,真正实现“摊走地净、规范有序”。
为避免疏导点沦为新的“脏乱差”据点,社区企业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制。制定摊位经营公约,明确营业时间、卫生标准、噪音控制等要求;定期开展摊主文明培训,引导规范经营;设置投诉反馈通道,及时处理居民诉求。一系列举措让摊贩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经营行为更加文明有序。

成效显著: 从“治理痛点”到“文明亮点”
规范管理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2025年1月,街道流动摊贩扰民投诉量大幅下降,明扬花园小区居民自发向街道赠送“为民解忧”锦旗致谢。曾经的卫生黑点变成了整洁有序的消费打卡地,“南桥烟火”“河岸食光”等消费场景品牌应运而生,不仅带动了周边业态发展,更成为南桥街道的文明新名片。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27元管理费撬动了“小生意支撑大公益”的良性循环。截至2025年10月,南桥街道辖区五家社区社会企业通过摊位管理、老旧小区物业等项目累计实现营业额超百万元,扣除经营成本后,从盈利部分中将50%作为公益基金,目前这笔反哺社区的公益基金累计达28.86万元。
如今,在百园社区长者饭堂,82岁的刘爷爷每天只需支付4元,就能享用15元餐标的营养午餐。社区企业每月从公益基金中拿出1万元,补贴60份老人餐食,并承担饭堂运营成本;紧邻饭堂的24小时工会驿站,免费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提供饮水、充电、休息等服务,每月3000元运营补贴同样来自这笔收益。
同样受益的,还有京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街道的指导下,京基社区通过与湛江市新华发行集团共建,以“文化服务+商业运营”模式破解资金和人力困境,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社区“自我造血”功能,为周边5万居民特别是放学的孩子们提供了阅读空间和常态化文化活动,成为家门口的“文化充电站”。

此外,社区公益基金还用于老旧小区化粪池清理、文明宣传设施维护等民生项目,百园小区、调顺街道办宿舍的化粪池堵塞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文明跃升: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如今的南桥街道,文明建设实现“三个跃升”:市容环境从“局部薄弱”迈向“全域整洁”,文化供给从“供给不足”走向“丰富多元”,群众获得感从“基本满足”升级为“持续增强”。青少年公益大学堂累计培训学员4212人次,金盟艺术团带来精彩文化演出,新华书店共建的文明实践站“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文明之风吹遍社区每个角落。
“27元的意义,远不止一笔管理费和保洁费,它是连接摊贩生计、居民生活与城市文明的纽带。”南桥街道党委委员张东表示,街道通过培育社区社会企业,实现了从政府“输血”到社区“自我造血”的转变,探索出“治理创收—公益反哺—文明提升”的闭环路径。
下一步,南桥街道将继续探索社会企业运营模式,扩大信托制物业覆盖范围,引入更多文化资本共建共享,让文明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