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全球首个半潜式智能渔业养殖旅游平台“湛江湾一号”在湛江顺利交付,这座集智能养殖、生态监测于一体的现代化装备,标志着湛江深远海渔业智能化转型迈入新阶段,更成为500余名湛江涉海技能人才赋能海洋经济的生动注脚。坐拥全省最长海岸线的湛江,海洋产业体系正向深蓝挺进,而湛江市构建的“基地培育+赛事选拔+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破解产业升级人才瓶颈、筑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关键密码,让技能匠心与蓝色产业同频共振,为海洋强市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11月19日,“湛江湾1号”养殖平台正式完成交付。
湾畔崛起:海洋经济升温催生人才需求
湛江坐拥1243.7公里全省最长海岸线,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已形成海洋渔业、海洋油气、港口物流、滨海旅游四大核心产业集群,获评“中国对虾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当前,湛江现代海洋牧场建设领跑全国,深远海养殖、种业创新、冷链物流等产业链持续完善,海洋油气向深海勘探延伸,海上风电、海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
产业升级背后,技能人才短缺曾是突出瓶颈。“传统养殖向智能化转型,急需懂水产又通智能控制的复合型人才;海洋装备维修、油气仪器调试等高端岗位,熟练技工供不应求。”湛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背景下,构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湛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体系筑基:多元培育破解人才瓶颈
“政府补贴培训让我拿到高级电工证,现在负责深海养殖平台控制系统维护,月薪翻倍。”湛江某海洋牧场技术骨干李师傅的经历,是湛江市技能人才培养成效的缩影。近年来,湛江市以广东省湛江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为核心枢纽,打造了一套“政策引导+校企联动+实战锤炼”的人才培育体系。
2023年10月,总投资1.03亿元的广东省湛江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正式投用。作为湛江市首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基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开设电工、海洋装备焊接等20余个涉海培训项目,为宝钢湛江基地、中海油湛江分公司等企业定向育才。截至2024年底,基地已完成社会培训1895人次,其中海洋牧场技能人才专项培训成效显著,为产业输送了大批懂技术、能实操的专业人才,本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考证通过率高达89%,高级工和技师培训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政策激励为人才培育保驾护航。湛江先后出台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奖励办法等政策,构建培训补贴、技能认定、首席技师补助等完整支持链条,重点扶持海洋经济领域紧缺人才。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养涉海技能人才500余名,涵盖水产养殖技术、海洋装备维修、油气仪器仪表维修等10余个专业领域,其中高级工以上人才占比超 40%,成为支撑海洋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产学研融合让培养更接地气。2024年3月,湛江市技师学院与湛江湾实验室签约共建海洋牧场培训基地,联合开展机电一体化、海洋工程装备维护等培训。同年5月,该校举办海洋牧场智能控制培训班,为35名企业骨干讲授前沿技术,助力渔业从业者向“智慧渔业工匠”转型。
以赛促能:赛事平台架起成才桥梁
“大赛让我们的智能化生蚝养殖项目获得融资,还纳入本地重点推广计划,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深耕智慧渔业领域。”2024年海洋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智能化湛江蚝绿色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负责人的感言,道出了湛江“以赛引才、以赛聚才”的实践成效。
2024年海洋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由市委人才办指导、团市委与湛江湾实验室等主办的赛事,聚焦海洋养殖与种业、海洋装备等核心领域,吸引全省84个项目参赛,30个项目晋级决赛。
与传统技能竞赛不同,湛江创新引入社会资本、专家辅导,设置资本旁听席搭建投融资平台,同步举办技术交流活动,15家企业现场展示成果,让赛事成为“技术对接、资本联姻、人才集聚”的综合性平台。其中,摘得桂冠的“智能化湛江蚝绿色养殖示范区建设”项目,研发的专业辅助船实现自动化收蚝、分选和清洗,工作效率达传统方式的30倍,为海洋产业现代化转型树立了典范,赛事不再是单纯的技能比拼,更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产业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备受关注的2025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湛江作为主办地,已做好迎接全省海洋经济技能精英的充分准备。本次大赛设置水产养殖技术、养殖平台控制系统维护技术、海洋装备焊接技术、海洋油气装备维修技术、海洋油气生产仪器仪表维修技术等5个赛项,涵盖从传统水产到高端海洋装备的全产业链,由岭南师范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湛江市技师学院分别承办,实现“院校+企业”协同办赛。
竞赛内容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融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职工组与学生组均按高级工等级设置考核要求,获奖选手可直接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工组前3名还可晋升技师资格。这种“以赛促训、以赛评才、以赛促聘”的闭环机制,让技能人才“凭本事拿证书、靠技能谋发展”,极大激发了行业活力。
参赛选手备战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
一线建功:技能人才撑起产业脊梁
在“湛江湾一号”交付现场,焊接技术团队攻克深海防腐蚀焊接难题,保障了创新结构在复杂海域的稳定性;智能控制团队调试的水质监测、自动投喂系统,实现全程远程管控。正是这些技能人才的匠心付出,让这座“全球首个”智能平台从蓝图变为现实。技能人才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重大项目的突破中,更渗透在海洋经济的每一个产业链条。
海洋渔业领域,湛江某水产养殖企业技术团队经湛江湾实验室与湛江市技师学院联合培训,掌握优质金鲳鱼种苗繁育技术,其抗病性种苗在“恒燚1号”平台经台风“摩羯”考验,成活率显著提升。团队研发的“深水网箱智能养殖技术”,整合实时监测、精准投喂等功能,降低养殖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带动20余户养殖户增收,助力打通渔业全产业链。
海洋装备制造与油气产业同样受益于技能人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多名本土培养的技能人才,熟练掌握海洋油气装备维修等技能,多次完成海上平台应急维修;宝钢湛江基地定向培训的电工、钳工等,参与港口物流设备智能化改造,使装卸效率提升20%,为临港产业集群提供支撑。
这些鲜活案例印证了一个深刻逻辑: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端科研的引领,更离不开技能人才的落地执行。从种苗繁育到装备维护,从智能控制到物流升级,技能人才如同产业体系的“毛细血管”,让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成为撑起湛江海洋经济的“脊梁”。
蓝图绘就:技能赋能未来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湛江海洋经济向着“打造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核心区”的目标迈进。面对深海开发、智能化升级带来的新需求,湛江技能人才培养也制定了清晰的未来规划。2025年,湛江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计划培训1500人次,其中海洋牧场人才培训120人,低压电工上岗资格培训300人,西门子智能制造工程电气自动化方向培训100人,持续扩大紧缺技能人才供给。
未来,湛江将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聚焦现代化海洋牧场核心区建设、绿色油气产业集群、海洋装备制造新引擎等重点领域,调整专业设置,新增深海养殖装备运维、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专业培训。深化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海洋龙头企业共建更多实训基地,引入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同步、技能培养与岗位要求匹配”。
同时,湛江将持续放大职业技能竞赛的带动作用,以2025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举办为契机,完善“训-赛-聘-励”闭环机制,吸引更多青年投身海洋技能事业。通过打造“粤西海洋技能人才高地”,促进珠三角与粤西在海洋产业上的协同发展,形成“珠三角研发创新+粤西应用制造”的良性互动格局。随着技能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湛江海洋经济将在种业攻关、智能养殖、深海开发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从“湛江湾一号”的顺利交付到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蓬勃发展,从技能实训基地的茁壮成长到各类赛事平台的精彩纷呈,湛江海洋经济技能人才正以匠心筑梦,用技能赋能。在这片蓝色沃土上,湛江正以人才为笔、以技能为墨,书写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向着“海洋强市”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