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2025年现代化海洋牧场学术研讨会暨海洋科普大讲坛在岭南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商海洋牧场发展大计,共话海洋科普时代新篇,并一同见证岭南师范学院生物科普馆揭牌。

岭南师范学院副校长唐宇在致辞中表示,学校致力于将海洋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以水产养殖、海洋生态保护、海洋智能监测等为核心的特色研究方向,并汇聚了一批深耕海洋领域的专家学者,培养了大量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湛江乃至广东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科研力量。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强化科普赋能,共护海洋生态;深化学术交流,共探发展之道;推动产教融合,共筑人才高地。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人指出,此次活动是2025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各主办、承办单位的通力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次学术研讨会暨海洋科普大讲坛的举办,进一步丰富了大赛的内涵,拓展了大赛的外延,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产”的良好效应。希望各相关单位以此次研讨会为纽带,深化合作、凝聚合力,共同推动海洋牧场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海洋经济成为湛江乃至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市科协主要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整合海洋科普资源,打造更多优质海洋科普品牌活动,推动更多海洋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开展生动科普,并将支持岭南师范学院等单位发挥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把生物科普馆建设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让更多人感受海洋的魅力、爱上海洋事业。

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纷纷围绕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德炉作了题为《AI赋能海洋牧场发展的三点思考》的精彩报告。此外,东莞理工学院副校长郑愚、湛江湾实验室研究员张博及海威集团董事长助理陆圳祥分别以《新型自供能、自感知FRP增强轻质UHPC海洋单体漂浮结构关键技术研发》《鱼类色觉感应背后的视锥视蛋白适应性演化》《经略蔚蓝,耕海牧渔,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为题进行分享,为与会者带来了产学研各界的多元视角。

会上,岭南师范学院一系列海洋科研重磅成果获企业青睐,成功签署转化合作协议。项目涵盖智能化全自动无人机海水采样系统、一体化营养分析系统、壳聚糖——废弃虾蟹壳高值化利用技术、海上风电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智能感知、预警与运维关键技术、室内水循环系统养殖虎斑乌贼关键技术、数字孪生红树林生态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