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仪式现场。
“今年1至10月,我们社村运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74万多元,收入结构多元稳定,证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近日,徐闻县社村合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兴奋地展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徐闻县以全省“社村”合作试点为契机,创新推行财政资金“补改投”机制,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社村”合作是广东推进落实“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索供销社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路径的重要举措。2024年8月入选省级试点后,徐闻县通过公开遴选,确定首批10个试点村集体,联合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市县供销社,共同组建了“徐闻县社村合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建起“社有龙头企业+村集体+社集体”三位一体的合作架构,以实现资源整合与利益共享。
为推动“村社”合作取得实效,徐闻县率先破题,统筹安排2000万元“补改投”资金,以村集体持股方式持有县域运营公司30%的股权,成功撬动了近4000万元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导向作用。改革成效立竿见影,2025年3月,10个试点村就收到了首批预分红款60.48万元,村集体经济的“造血”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有了机制和资金的保障,徐闻试点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步伐更加坚实有力。社村联合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发展会员92个,涵盖社属企业、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村集体,与14个乡镇50余个村委会建立稳固合作关系。截至目前,社村公司已系统构建起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取得了多项实质性成果。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已完成涵盖“耕、种、防、收”全环节的土地托管服务2万亩,农业面源污染防控4.75万亩,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推动项目落地,成功中标“徐闻县防灾减灾和水利救灾化肥项目”,采购并发放3000余吨有机肥至全县农户,切实帮助农户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土壤环境。
在产业创新方面,推出“供销农场”发展模式,在曲界、锦和、前山、龙塘等乡镇已建成12个生产基地,其中包括1个自投自建示范农场和11个合作共建农场,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菠萝主产区曲界镇龙门村,通过土地流转打造的194亩菠萝种植示范基地,引进了“金钻凤梨”“芒果凤梨”“手撕凤梨”等优质品种,预计推动亩产效益提升6000元,并积极开展凤梨新品种的繁育试验,为当地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样板。
这一系列举措也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今年1至10月,村社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74.70万元,其中化肥、农药、农产品销售及农业服务收入均贡献颇丰,形成了从生产前端到销售后端、从经济效益到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徐闻县“补改投”改革,将财政投入方式由无偿补助向股权投资转变,推动“村社”合作结出硕果,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路径,让村集体和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