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读库》“20年・20城”读者见面会落地湛江

深度对谈解锁写作与阅读的温度

©原创 2025-11-26 12:15 湛江云媒  

11月25日晚,知名出版品牌《读库》“20年・20城”读者见面会在湛江梦田书院温情启幕。活动现场,出版人与本土作家围绕写作技巧、阅读价值、文化创作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谈,不仅吸引了湛江本地读者踊跃参与,更有从东莞、茂名等地专程赶来的书迷到场,让这场文化交流成为冬日里充满暖意的阅读盛宴。

活动现场。

此次湛江站活动,既是《读库》二十周年全国巡讲的重要一环,也是全国知名出版品牌与地方本土文化的一次深度对话。活动伊始,《读库》创始人、主编张立宪(老六)提及曾因高考志愿与湛江错过的渊源,近日走进湛江高校时亦有感慨,这份真诚瞬间拉近了与现场读者的距离。随后,他与湛江本土作家、《一碟腌菜》作者张家荣展开对谈,聚焦写作创作中的核心困惑与经验技巧,让现场思想碰撞不断。

活动现场。

谈及写作选题的挖掘与创作节奏的把控,张家荣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作为一位在湛江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深耕创作的写作者,他用9年时间完成了17部作品,高产背后是对写作的热爱与严谨的自我要求。“写作的关键,在于脑子里要有‘素材仓库’。”他坦言,日常会下意识积累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都会成为素材的来源。

《读库》创始人、主编张立宪则从出版人与编辑的专业视角,为现场读者尤其是年轻写作者提供了实用建议。他强调,写作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读得不够多,往往是写得不够好的根源”——大量的阅读不仅能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更能帮助写作者建立对文字的敏感度。同时,他建议写作者要学会区分内容中的“常态”与“异态”,砍掉老生常谈,放大独特的视角,才能让文字和读者产生共鸣。

梦田书院主理人蔚然表示,此次《读库》巡讲走进湛江,不仅为本地读者搭建了与全国顶尖出版人、作家交流的平台,更让湛江的本土文化通过对话被更多人看见。


作者:文图/记者何有凤
编辑:徐卫民
值班主任:苏碧银
值班编委:钟忠

11月25日晚,知名出版品牌《读库》“20年・20城”读者见面会在湛江梦田书院温情启幕。活动现场,出版人与本土作家围绕写作技巧、阅读价值、文化创作等话题展开深度对谈,不仅吸引了湛江本地读者踊跃参与,更有从东莞、茂名等地专程赶来的书迷到场,让这场文化交流成为冬日里充满暖意的阅读盛宴。

活动现场。

此次湛江站活动,既是《读库》二十周年全国巡讲的重要一环,也是全国知名出版品牌与地方本土文化的一次深度对话。活动伊始,《读库》创始人、主编张立宪(老六)提及曾因高考志愿与湛江错过的渊源,近日走进湛江高校时亦有感慨,这份真诚瞬间拉近了与现场读者的距离。随后,他与湛江本土作家、《一碟腌菜》作者张家荣展开对谈,聚焦写作创作中的核心困惑与经验技巧,让现场思想碰撞不断。

活动现场。

谈及写作选题的挖掘与创作节奏的把控,张家荣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作为一位在湛江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深耕创作的写作者,他用9年时间完成了17部作品,高产背后是对写作的热爱与严谨的自我要求。“写作的关键,在于脑子里要有‘素材仓库’。”他坦言,日常会下意识积累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都会成为素材的来源。

《读库》创始人、主编张立宪则从出版人与编辑的专业视角,为现场读者尤其是年轻写作者提供了实用建议。他强调,写作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读得不够多,往往是写得不够好的根源”——大量的阅读不仅能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更能帮助写作者建立对文字的敏感度。同时,他建议写作者要学会区分内容中的“常态”与“异态”,砍掉老生常谈,放大独特的视角,才能让文字和读者产生共鸣。

梦田书院主理人蔚然表示,此次《读库》巡讲走进湛江,不仅为本地读者搭建了与全国顶尖出版人、作家交流的平台,更让湛江的本土文化通过对话被更多人看见。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