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报,日日好报。近日读报,笔者发现一些报纸正聚焦老年群体生活与孩子成长,这见证了文化力量,彰显了媒体责任,传递了城市温情。进一步来看,活用报纸,我们也可以守护好“一老一少”,实现尊老爱幼的心愿。
守护老年人,报纸常常不遗余力。“超火AI培训,老年也能第二春”“零基础入圈AI”“打造爆款账号,迅速变现”……这些充满诱惑的广告语,来自网上AI培训机构:近来一些读者来信反映,遇到“坑老”新骗局——打着AI培训的旗号,实则设圈套、卖高价,不少渴望通过学习新技术追赶时代潮流的老年人被拉入骗局。11月14日《湛江日报》中的《关爱》专版,就转载《人民日报》的文章揭穿了“坑老”新骗局。值得一提的是,该专版不仅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还通过慢性病防治科普、老年风采展示、隔代教育技巧等实用文本,来守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生活。活用报纸,就要让“纸端”贴近老年人“身边”。例如,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妨为视力不佳或行动不便的老人读报解疑,将法律常识、防骗技巧和健康知识等内容转化为通俗语言,让更多老年人获益受用。
守护孩子,报纸贵在精准发力。对接孩子健康成长的现实需求,不少报纸另辟蹊径办出特色。我们且看看《湛江晚报》的《小湛同学》专刊:深耕科普、研学、公益、探秘、写作等领域,为孩子搭建了开阔视野、学习交流、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守护着孩子的现在与未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文字,让孩子在专刊遇到了更好的自我。活用报纸,我们可以从把相关内容纳入课外实践体系开始,让孩子在征文投稿、科普探讨、研学体验等活动中,提高写作、思辨与实践能力。我们可以想见,当那些童真笑语浸润校园时,报纸便不再只是油墨与纸张的结合,而是承载着关爱与希望的精神纽带。
在数字时代,老年人仍爱坚守纸质阅读。而对孩子来说,闻着“纸”香去寻梦,其实是很好的选择。眼下,又到了征订2026年报刊的时候。给家中的老年人和孩子订阅合适的报纸,让文字之光照亮我们的精神家园,让“一老一少”在报纸的陪伴中收获知识与快乐,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