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赛场,职工组多级泵检修打表对中调试的竞技现场。
11月27日,2025年广东省海洋经济职业技能大赛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赛区迎来收官之战。作为全省海洋经济领域高规格技能竞技的重要平台,这里不仅上演了选手们技艺精湛的“硬核”对决,更彰显了广东省夯实海洋人才基石、向海图强的决心与实力。
11月27日上午,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赛场,学生组的液压传动设计及安装调试的竞技现场。
实战淬炼:在“模拟战场”锻造深海运维硬实力
海洋油气开发环境复杂,装备与仪器的稳定运行是安全生产的“生命线”。本次大赛紧扣这一需求,设置海洋油气装备维修技术与海洋油气生产仪器仪表维修技术两大核心项目,将赛场变为“模拟战场”,全方位检验选手的实战能力。
在海洋油气装备维修技术项目赛场,选手们围绕多级泵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检修实战。从快速打开工具箱进行初步检测,到精准定位故障零件并完成维修、复装,每一步操作都高度还原海上作业的真实场景。“设置这样的赛题,就是为了锻炼技能选手在海上突发状况下独立检修装备、保障设备正常运转的能力。”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海上油气开采常面临设备突发故障,维修人员需具备“快速诊断—精准修复—稳定复装”的全流程能力,这一项目正是对一线维修人员综合素养的直接检验。
如果说装备维修是“体力+经验”的双重考验,那么海洋油气生产仪器仪表维修技术项目则更像一场“脑力+技术”的智慧博弈。该项目覆盖差压变送器校验、PLC控制系统综合实操、DCS编程仿真三大核心模块——这三类设备是海洋油气田、电站(火电、核电等)生产控制的“神经中枢”,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与安全。
“我们这次检验的差压变送器校验、PLC、DCS实操,在海洋经济和各类电站中都是‘刚需’。”海洋油气生产仪器仪表维修技术项目(职工组)裁判蔡少展介绍,“从现场表现看,选手们展现了极强的拼搏精神和专业实力,不仅发挥了应有水平,更传递出海洋石油人奋发图强的精气神。”
湛江代表队选手廖伟铭对此深有体会:“DCS堪称生产的‘大脑’,负责数据采集、控制阀门泵机等设备,保障流程稳定运行,是整个油田的控制核心。这次比赛很好地检验了我对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他坦言参赛收获远超预期:“作为一项省级竞赛,这里汇聚了全省行业精英,深入的技术交流让我对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赛场内外,与优秀同行切磋技艺、增进友谊,这份经历比奖牌更加珍贵。”
职工组多级泵检修打表对中调试的竞技现场,一考生在操作设备。
国产化攻坚:以赛为媒激活自主创新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赛的一大特色是全面采用国产化设备,这与当前海洋油气产业“推进国产化替代”的战略方向深度契合,也为技能人才与国产装备的“双向赋能”提供了实践样本。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设备国产化,新项目基本采用国产设备。”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比赛中大量使用国产设备,既是为了让选手熟悉国产设备特性、将所学应用到现场,也因现场国产设备的普及倒逼技能培训升级,形成“以学促练、以干促学”的良性循环。
通过比赛可以推动选手深入了解国产设备的性能特点、操作逻辑及维护要点,助力一线人员从“会用”向“精用”“巧用”进阶。该负责人还介绍:“掌握国产设备核心技术,不仅能降低对国外厂商的依赖,更能在生产改造、小发明创新中发挥关键作用。比如在DCS系统上优化流程控制、根据需求定制功能模块,这些都能通过自主技能实现,大幅提升油田开采效率与灵活性。”
11月27日上午,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赛场,职工组多级泵检修打表对中调试的竞技现场。
幕后护航:用“零卡顿”托举技能绽放舞台
赛事的精彩呈现,离不开赛务团队的“隐形守护”。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赛务统筹孙爱格全程紧盯每个环节:“从赛程细化、赛场布置到裁判与选手对接,核心目标是让赛事‘零卡顿’,保障标准化、专业化环境。”
为确保万无一失,团队赛前反复推演3次流程,小到选手工具摆放位置、计时精准度,大到设备故障备用方案等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均逐一打磨。“选手们专注比赛、流程顺畅的反馈,让我们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孙爱格说,“赛务工作是搭建舞台,让选手的技能亮点充分展现,这是‘以赛促技’的基础。期待大赛成为技能交流与自我突破的平台,催生更多优秀海洋经济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