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

2021-11-16 09:26 湛江日报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吴川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简向东为小学生上泥塑课。

“五育并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美育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美育,可以说是教育的“磨刀石”,把学生的所有的欲望、愿望、梦想首先“打磨”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再朝更加高尚的道德层面去打磨,让他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让每个学生都享有美育的机会”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那么,在“双减”政策下,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美育?如何推进学校美育工作,以美育温润学生心灵?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以美启德

点燃学生亲近艺术的热情

“镫镫镫……”伴随着锣鼓声声,精彩纷呈的粤剧表演把吴川市梅菉沿江小学的小观众和家长迷住了。这是不久前,吴川市粤剧团“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沿江小学启动时的情景。粤剧团的演员们除了向学生们表演折子戏外,还邀请学生们上台互动学习,手把手教学生们耍起了花枪。吴川粤剧团是粤剧“南派艺术”传承团体,它自创的精彩剧目和演员高超演技,饮誉新加坡,驰名粤港澳。目前,沿江小学是该团的戏曲教育示范学校。

“让孩子走近高雅艺术,以美启德,以美育人,助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沿江小学梁土万校长说,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期望能更好地传承民族国粹,培育孩子们戏曲文化素养,激发未成年人心中对艺术美的向往,提升未成年人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除了推动“戏曲进校园”,沿江小学还积极推动诗歌教育,把诗歌作为校本课程,开辟“诗教”课堂编进课程表,全力打造“诗香”教育特色。学校以“春苗诗社”引领,开展专门的诗歌节活动,引导孩子诵诗、赏诗、画诗、唱诗、演诗(诗歌剧)、作诗,培养了一大批诗歌创作小能手。学校确立“诗美校园、诗意课堂、诗育品性、诗亮人生”的诗教理念,从“廊”(文化长廊)、“景”(诗人雕像、诗词文化浮雕)、“室”(专门场室)“梁”(梁画)、“道”(楼梯道)五个方面主题打造“诗香”校园,筑就孩子们的精神家园,被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授予“诗歌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吴川市还积极推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川泥塑”进校园活动,近年来,该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多位吴川籍泥塑非遗传承人到多间中小学校、幼儿园现场授课,以生动活泼的泥塑现场制作,结合图文并茂的非遗图片展览,让孩子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曾多次参与“泥塑进校园”活动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吴川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简向东说,泥塑进校园利于激发学生从小学习、传承、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一场场“戏曲进校园”和“泥塑进校园”活动,贴近“双减”背景下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走近高雅艺术,点燃了学生亲近艺术的热情。吴川市一些学校还通过网络直播、课件录播等形式,让更多师生和家长分享“戏曲进校园”和“泥塑进校园”活动,推动优质美育资源普惠共享。

“无论是戏曲进校园还是泥塑进校园,它的目标并不是让孩子成为粤剧表演家或雕塑家,而是培养懂审美会交流的人。拿泥塑技能来讲,学习它能更好地理解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本土文化研究者、吴川一中退休教师梁杰说,学校美育所起到的功能,是要学生对于各种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掌握,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启迪学生对于美的认识,能够主动欣赏艺术之美。让学习不仅局限在课堂里,更有助于学校美育成为全方位的体验式教育。

培根铸魂

以美育温润学生心灵

吴川市的美育教育是我市学校美育教育的缩影,记者从湛江市教育局了解到,湛江市历来高度重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鼓励学校依据自身实际发展校本课程,加强艺术学科之间、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鼓励学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丰富拓展学校美育内容。以霞山区为例,该区学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实验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组,开设了合唱、舞蹈、版画、书法、贝壳粘贴、健美操等校本课程。

为推进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各学校普遍建立艺术兴趣小组或艺术社团,有方案、有师资、有场所,每周定期开展活动,激发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湛江市第二十五小的民乐、湛江市第二十小的贝壳粘贴、湛江市海景学校的衍纸制作、湛江市第三十二小的弦乐、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的器乐、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的书法等艺术特色项目,在全市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引领区域学校美育共同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艺术教育特色格局初步形成,有力促进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

发展学校美育,师资是关键。湛江市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补齐”“提质”不断提升美育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2020年全市新招聘艺术教师308人,其中音乐教师148人,美术教师125人,其他艺术教师35人。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科学配置艺术师资。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通过转岗培训、外聘教师补充艺术师资,有效缓解结构性缺编造成的美育师资不足。艺术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强师工程”。通过讲座、培训、赛课、观摩、艺术活动等方式,分层分类培训艺术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市级8个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每年下沉乡镇、农村学校开展送教活动。

湛江市持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坚持美育面向全体,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全市重点工作,推进艺术教育特色发展,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市县每年开展区域内艺术展演,表彰优秀师生。各学校积极开展一年一届的校园文艺活动,湛江第一中学的“红五月”、湛江二中的“魅力二中”、麻章中心小学的“风铃艺术节”均形成特色品牌,得到全社会高度认可和赞誉。各地各校将学校美育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纷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春节”“端午”“国庆”“中秋”等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节日结合,以艺术为重要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的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全市广泛开展“书法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学校传承区域内的“东海人龙舞”“调顺网龙舞”“泥塑”“醒狮”“粤剧”等地方“非遗”文化。

此外,湛江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学校美育工作得到持续投入,校园普遍建成充满朝气、格调高雅、富有美感的育人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条件逐年改善,艺术功能室、艺术教育设施设备按照国家要求进行配置,美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财政支持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教育、文化部门每年联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我市还通过市县艺术教研员、市级名师工作室下沉乡村等方式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美育教学,促进城乡学校美育一体化建设。我市积极探索“互联网+”艺术课程,通过手机录制、网络直播方式,实现艺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校际美育均衡发展。

寓教于乐,学生在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美育是教育的“磨刀石”

要耐心雕琢打磨

“在美育活动中更能培养兴趣爱好,把美传递给孩子,塑造美好心灵,提高审美素养,同时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吴川市吴阳镇芷寮中学校长陈晓驹说,美育、智育、德育是互动的,美育是最重要的基础。美育水平不断提高,智育、德育自然就跟上来了。美育既是对心智的提升,也是对身体素质的开发,心手脑互动,既是对创造力、想象力的激发,又与真善美的追求是紧密联系的。

“在“双减”政策下,美育教育更显示其重要性,但在现实中,美育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师资、器材、课程有待继续完善,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孩子们学习美术、音乐等课程的兴趣有待提高,等等。”赤坎区教育工作者杨先生认为,最大的难题还在于教育观念需要转变,虽然在事实上,无论哪一代的中小学生,课程表上都少不了音乐课、美术课等美育课程。然而在“分数定前程”的考试取向下,“德智体美劳”中“智”被过分突出,德、美、体、劳则遭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个别学校到了高中阶段几乎不再安排美术课和音乐课。

杨先生认为,加强学校美育值得点赞,但目标明确了,还需教育工作者、家长的观念转变。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在课外学习美术、音乐、书法等,并不是为了考级加分,而只是为了陶冶心性。

本土文化研究者、吴川一中退休教师梁杰说,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关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对人的言谈举止和礼仪规范具有打磨作用。

“美育是‘磨刀石’,要耐心雕琢打磨,不磨起不到雕琢人的外形、内心、精神和灵魂的作用。”梁杰老师认为,要做好美育工作,就要认真规划和设计好让孩子们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巩固学的效果,才能够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以及“五育并举”。现在学校美育工作不能有效推进、不能取得预期成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认识到美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梁杰老师建议,学校美育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会、勤练、常展,要教会的内容包括基本的艺术知识、艺术技能等。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需要以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宽美育课程领域。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同时,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在尊重教育规律、呵护青少年兴趣的前提下,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美育实践中,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热爱美。期待“美”能真正走入青少年心灵深处,成就广大青少年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作者:文/记者林明聪 通讯员林泽杰 图/记者林明聪
编辑:梁海飞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吴川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简向东为小学生上泥塑课。

“五育并举”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美育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美育,可以说是教育的“磨刀石”,把学生的所有的欲望、愿望、梦想首先“打磨”成符合社会规范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再朝更加高尚的道德层面去打磨,让他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让每个学生都享有美育的机会”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那么,在“双减”政策下,应该如何更好地理解美育?如何推进学校美育工作,以美育温润学生心灵?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以美启德

点燃学生亲近艺术的热情

“镫镫镫……”伴随着锣鼓声声,精彩纷呈的粤剧表演把吴川市梅菉沿江小学的小观众和家长迷住了。这是不久前,吴川市粤剧团“戏曲进校园”活动在沿江小学启动时的情景。粤剧团的演员们除了向学生们表演折子戏外,还邀请学生们上台互动学习,手把手教学生们耍起了花枪。吴川粤剧团是粤剧“南派艺术”传承团体,它自创的精彩剧目和演员高超演技,饮誉新加坡,驰名粤港澳。目前,沿江小学是该团的戏曲教育示范学校。

“让孩子走近高雅艺术,以美启德,以美育人,助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沿江小学梁土万校长说,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期望能更好地传承民族国粹,培育孩子们戏曲文化素养,激发未成年人心中对艺术美的向往,提升未成年人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除了推动“戏曲进校园”,沿江小学还积极推动诗歌教育,把诗歌作为校本课程,开辟“诗教”课堂编进课程表,全力打造“诗香”教育特色。学校以“春苗诗社”引领,开展专门的诗歌节活动,引导孩子诵诗、赏诗、画诗、唱诗、演诗(诗歌剧)、作诗,培养了一大批诗歌创作小能手。学校确立“诗美校园、诗意课堂、诗育品性、诗亮人生”的诗教理念,从“廊”(文化长廊)、“景”(诗人雕像、诗词文化浮雕)、“室”(专门场室)“梁”(梁画)、“道”(楼梯道)五个方面主题打造“诗香”校园,筑就孩子们的精神家园,被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授予“诗歌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吴川市还积极推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吴川泥塑”进校园活动,近年来,该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多位吴川籍泥塑非遗传承人到多间中小学校、幼儿园现场授课,以生动活泼的泥塑现场制作,结合图文并茂的非遗图片展览,让孩子们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曾多次参与“泥塑进校园”活动的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吴川泥塑代表性传承人简向东说,泥塑进校园利于激发学生从小学习、传承、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热情,提高学生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一场场“戏曲进校园”和“泥塑进校园”活动,贴近“双减”背景下孩子的需求,让孩子走近高雅艺术,点燃了学生亲近艺术的热情。吴川市一些学校还通过网络直播、课件录播等形式,让更多师生和家长分享“戏曲进校园”和“泥塑进校园”活动,推动优质美育资源普惠共享。

“无论是戏曲进校园还是泥塑进校园,它的目标并不是让孩子成为粤剧表演家或雕塑家,而是培养懂审美会交流的人。拿泥塑技能来讲,学习它能更好地理解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本土文化研究者、吴川一中退休教师梁杰说,学校美育所起到的功能,是要学生对于各种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掌握,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启迪学生对于美的认识,能够主动欣赏艺术之美。让学习不仅局限在课堂里,更有助于学校美育成为全方位的体验式教育。

培根铸魂

以美育温润学生心灵

吴川市的美育教育是我市学校美育教育的缩影,记者从湛江市教育局了解到,湛江市历来高度重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鼓励学校依据自身实际发展校本课程,加强艺术学科之间、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鼓励学校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和教材,丰富拓展学校美育内容。以霞山区为例,该区学校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实验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成立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组,开设了合唱、舞蹈、版画、书法、贝壳粘贴、健美操等校本课程。

为推进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各学校普遍建立艺术兴趣小组或艺术社团,有方案、有师资、有场所,每周定期开展活动,激发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湛江市第二十五小的民乐、湛江市第二十小的贝壳粘贴、湛江市海景学校的衍纸制作、湛江市第三十二小的弦乐、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的器乐、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的书法等艺术特色项目,在全市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引领区域学校美育共同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艺术教育特色格局初步形成,有力促进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

发展学校美育,师资是关键。湛江市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补齐”“提质”不断提升美育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2020年全市新招聘艺术教师308人,其中音乐教师148人,美术教师125人,其他艺术教师35人。深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科学配置艺术师资。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通过转岗培训、外聘教师补充艺术师资,有效缓解结构性缺编造成的美育师资不足。艺术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强师工程”。通过讲座、培训、赛课、观摩、艺术活动等方式,分层分类培训艺术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市级8个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每年下沉乡镇、农村学校开展送教活动。

湛江市持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艺术2+1”项目,坚持美育面向全体,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全市重点工作,推进艺术教育特色发展,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市县每年开展区域内艺术展演,表彰优秀师生。各学校积极开展一年一届的校园文艺活动,湛江第一中学的“红五月”、湛江二中的“魅力二中”、麻章中心小学的“风铃艺术节”均形成特色品牌,得到全社会高度认可和赞誉。各地各校将学校美育在寓教于乐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纷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春节”“端午”“国庆”“中秋”等传统节日和重要纪念日、节日结合,以艺术为重要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的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全市广泛开展“书法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学校传承区域内的“东海人龙舞”“调顺网龙舞”“泥塑”“醒狮”“粤剧”等地方“非遗”文化。

此外,湛江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学校美育工作得到持续投入,校园普遍建成充满朝气、格调高雅、富有美感的育人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条件逐年改善,艺术功能室、艺术教育设施设备按照国家要求进行配置,美育工作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财政支持戏曲进校园活动,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教育、文化部门每年联合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我市还通过市县艺术教研员、市级名师工作室下沉乡村等方式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美育教学,促进城乡学校美育一体化建设。我市积极探索“互联网+”艺术课程,通过手机录制、网络直播方式,实现艺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城乡、校际美育均衡发展。

寓教于乐,学生在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美。

美育是教育的“磨刀石”

要耐心雕琢打磨

“在美育活动中更能培养兴趣爱好,把美传递给孩子,塑造美好心灵,提高审美素养,同时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意志品质。”吴川市吴阳镇芷寮中学校长陈晓驹说,美育、智育、德育是互动的,美育是最重要的基础。美育水平不断提高,智育、德育自然就跟上来了。美育既是对心智的提升,也是对身体素质的开发,心手脑互动,既是对创造力、想象力的激发,又与真善美的追求是紧密联系的。

“在“双减”政策下,美育教育更显示其重要性,但在现实中,美育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师资、器材、课程有待继续完善,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孩子们学习美术、音乐等课程的兴趣有待提高,等等。”赤坎区教育工作者杨先生认为,最大的难题还在于教育观念需要转变,虽然在事实上,无论哪一代的中小学生,课程表上都少不了音乐课、美术课等美育课程。然而在“分数定前程”的考试取向下,“德智体美劳”中“智”被过分突出,德、美、体、劳则遭到一定程度的忽视,个别学校到了高中阶段几乎不再安排美术课和音乐课。

杨先生认为,加强学校美育值得点赞,但目标明确了,还需教育工作者、家长的观念转变。实际上,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愿意让孩子在课外学习美术、音乐、书法等,并不是为了考级加分,而只是为了陶冶心性。

本土文化研究者、吴川一中退休教师梁杰说,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关涉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精神教育,对人的言谈举止和礼仪规范具有打磨作用。

“美育是‘磨刀石’,要耐心雕琢打磨,不磨起不到雕琢人的外形、内心、精神和灵魂的作用。”梁杰老师认为,要做好美育工作,就要认真规划和设计好让孩子们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样的方式巩固学的效果,才能够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以及“五育并举”。现在学校美育工作不能有效推进、不能取得预期成效,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认识到美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

梁杰老师建议,学校美育教学改革要立足于教会、勤练、常展,要教会的内容包括基本的艺术知识、艺术技能等。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需要以具体而生动的实践活动为载体,拓宽美育课程领域。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同时,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在尊重教育规律、呵护青少年兴趣的前提下,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美育实践中,发现美、理解美、追求美、热爱美。期待“美”能真正走入青少年心灵深处,成就广大青少年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