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汉三墩,徐闻人懂得了卖月亮

2010-12-15 00:00 湛江日报  

    建设伊始,村民扔来的是石头

    但大家都没想到县委、县政府的决心如此之大、效率如此之高。旅游大会开完不久,6月28日,三墩旅游区完成设计方案,并开创性地把旅游开发与新农村融为一体,让村民以土地入股旅游区;7月,由县长林海武担任总指挥,全县125个单位参与,大汉三墩旅游区的建设拉开了帷幕。

    大家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尽管做了大量工作,当地还是有一些村民对旅游区建设持反对意见。有人担心,景点建不起来,做成半拉子工程。有人质疑,三墩开发村民得不到实惠。有人害怕,政府圈地后卖给开发商,土地就此荒废。

    旅游区内的仕尾村是个半岛,三面环海,为了防止海水入侵,村民用乱石垒起“海堤”,勉强防御一些小海潮。遇上十级左右的台风,海潮就越堤而过,进院占屋。因此,工程指挥部把建设仕尾村海堤作为旅游区工程的首要任务。

    建新海堤对村民是非常的利好,但还是遭到了阻挠。一次暴雨之后,建筑队为防止海水入侵,加紧修建海堤,没想到附近村民赶过来向施工车辆扔石头,施工被迫停止。

    县委、县政府一边耐心地日夜做群众工作,一边加紧施工。随着旅游区建设工程的迅速推进,海堤建好了,不但能抵御海水,堤顶还是一条宽敞的大道,方便了村民出行;几十项工程同时推进,三墩片区的村庄一天一个样。村民看到了实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县里搞旅游开发绝不是搞面子工程、做样子,而是呕心沥血,要为徐闻百姓留下一笔财富。

    过去扔石头的村民,开始配合工程建设,主动清除屋边杂物,不愿拖工程的后腿。大家心里也都有本帐:千百年打渔,没能富起来,旅游开发是为子孙后代创造新生活的机会。

    半年完工,“徐闻速度”惊世人

    旅游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合二为一,把全县125个单位全部调动起来,把工程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单位。县委、县政府和各单位订下“军令状”——干不好就换人。

    30多个工地同时施工,几十部挖土机、上百台卡车隆隆开动,数百施工人员四下奔忙。“雨天满地泥水,晴天漫天灰尘”,参与建设的干部回忆说。

    旅游区建设,从施工队到参与的单位都没有一点经验。在建设景区南大门时,要用少见的“光挂法”贴石砖;铺设石板路面时,要用到从没人用过的“水砌法”,这可难坏了各部门的施工负责人。

    在旅游专家的指导下,大家“摸着石头过河”,逐个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但最难受的,还是“蒙着眼睛施工”——由于工程分解很细,各个参与单位根本不知道自己建的项目究竟是什么样子。有的干部对着“乌烟瘴气”的工地抱怨说:“这建的究竟是垃圾场还是风景区?”也有县领导在班子会上表示,开发三墩可以说是耗钱多、风险大,搞不好就白忙一场。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专家说,徐闻在灯楼角和白沙湾等旅游项目的开发上,曾有过惨痛教训,白白浪费了大好的资源。但这一次,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是空前的,规划和准备是周详的,组织是严密的。一位常委担任现场总指挥,吃住在工地。还成立专门的核算小组和监理小组,对各项目的预算进行严格核算,杜绝一切吃回扣、偷工减料等现象,保证了工程建设始终的高速度、高质量。

    旅游区渐渐成型,徐闻人的心劲也越来越往一处使。三墩一带村民主动让出庭院,主动拆除、搬迁障碍物,主动投工投劳清除荆棘、杂草,打扫卫生;徐闻青年自发组织志愿队,到三墩服务,打扫卫生,给建设者送水等;更有一些企业和机关单位自发捐款支持三墩建设……

    不到6个月,大汉三墩旅游区首期工程完成了全部50多个项目的建设,2009年12月30日开门迎客,创造了惊人的“徐闻速度”。

作者:肖胤 汪坚 卢志民 余元锋 林望晓

    建设伊始,村民扔来的是石头

    但大家都没想到县委、县政府的决心如此之大、效率如此之高。旅游大会开完不久,6月28日,三墩旅游区完成设计方案,并开创性地把旅游开发与新农村融为一体,让村民以土地入股旅游区;7月,由县长林海武担任总指挥,全县125个单位参与,大汉三墩旅游区的建设拉开了帷幕。

    大家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尽管做了大量工作,当地还是有一些村民对旅游区建设持反对意见。有人担心,景点建不起来,做成半拉子工程。有人质疑,三墩开发村民得不到实惠。有人害怕,政府圈地后卖给开发商,土地就此荒废。

    旅游区内的仕尾村是个半岛,三面环海,为了防止海水入侵,村民用乱石垒起“海堤”,勉强防御一些小海潮。遇上十级左右的台风,海潮就越堤而过,进院占屋。因此,工程指挥部把建设仕尾村海堤作为旅游区工程的首要任务。

    建新海堤对村民是非常的利好,但还是遭到了阻挠。一次暴雨之后,建筑队为防止海水入侵,加紧修建海堤,没想到附近村民赶过来向施工车辆扔石头,施工被迫停止。

    县委、县政府一边耐心地日夜做群众工作,一边加紧施工。随着旅游区建设工程的迅速推进,海堤建好了,不但能抵御海水,堤顶还是一条宽敞的大道,方便了村民出行;几十项工程同时推进,三墩片区的村庄一天一个样。村民看到了实在的好处。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县里搞旅游开发绝不是搞面子工程、做样子,而是呕心沥血,要为徐闻百姓留下一笔财富。

    过去扔石头的村民,开始配合工程建设,主动清除屋边杂物,不愿拖工程的后腿。大家心里也都有本帐:千百年打渔,没能富起来,旅游开发是为子孙后代创造新生活的机会。

    半年完工,“徐闻速度”惊世人

    旅游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合二为一,把全县125个单位全部调动起来,把工程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单位。县委、县政府和各单位订下“军令状”——干不好就换人。

    30多个工地同时施工,几十部挖土机、上百台卡车隆隆开动,数百施工人员四下奔忙。“雨天满地泥水,晴天漫天灰尘”,参与建设的干部回忆说。

    旅游区建设,从施工队到参与的单位都没有一点经验。在建设景区南大门时,要用少见的“光挂法”贴石砖;铺设石板路面时,要用到从没人用过的“水砌法”,这可难坏了各部门的施工负责人。

    在旅游专家的指导下,大家“摸着石头过河”,逐个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但最难受的,还是“蒙着眼睛施工”——由于工程分解很细,各个参与单位根本不知道自己建的项目究竟是什么样子。有的干部对着“乌烟瘴气”的工地抱怨说:“这建的究竟是垃圾场还是风景区?”也有县领导在班子会上表示,开发三墩可以说是耗钱多、风险大,搞不好就白忙一场。

    “这些担忧不无道理。”专家说,徐闻在灯楼角和白沙湾等旅游项目的开发上,曾有过惨痛教训,白白浪费了大好的资源。但这一次,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是空前的,规划和准备是周详的,组织是严密的。一位常委担任现场总指挥,吃住在工地。还成立专门的核算小组和监理小组,对各项目的预算进行严格核算,杜绝一切吃回扣、偷工减料等现象,保证了工程建设始终的高速度、高质量。

    旅游区渐渐成型,徐闻人的心劲也越来越往一处使。三墩一带村民主动让出庭院,主动拆除、搬迁障碍物,主动投工投劳清除荆棘、杂草,打扫卫生;徐闻青年自发组织志愿队,到三墩服务,打扫卫生,给建设者送水等;更有一些企业和机关单位自发捐款支持三墩建设……

    不到6个月,大汉三墩旅游区首期工程完成了全部50多个项目的建设,2009年12月30日开门迎客,创造了惊人的“徐闻速度”。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