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旅游开发,干部成了好导游
“欲拨贫 诣徐闻”牌坊
在大汉三墩的开发设计图刚拿出来时,县委书记钟力在一次班子会上介绍景区规划。他说:“我就设想我是一个导游,你们是游客。我站在建好的大汉三墩景区里,给你们介绍景点。看我到底能不能打动你们?”结果,书记一个多小时的介绍,令在场的人听得入了迷。那次会议之后,钟力得到一个绰号——“旅游学校校长”。他对景区未来的描绘,着实打动了班子成员,成为班子齐心协力做旅游的思想基础。
在大汉三墩旅游开发之初,一些领导干部对旅游开发的前景并不看好,认为“旅游立县、旅游强县”不过是个口号。开发旅游耗钱多、风险大、白费劲,根本不是强县之路。
然而,当大汉三墩旅游区在一片惊叹声中完成一期开发后,旅游业带来的巨大人气和产业联动效应,让徐闻的领导干部们看了个清楚:风景是徐闻的聚宝盆,旅游是徐闻的希望所在。在徐闻的四套班子中,县委副书记、县长林海武亲自挂帅抓旅游;常务副县长符贤专抓龙泉森林保护区里的旅游开发;三墩和龙泉景区所在地南山镇,每个镇干部都对景区的景点和规划了如指掌。在前往六极岛考察的船上,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盛对记者说起徐闻角尾珊瑚陈列馆和高浓度海水泳池的开发设想,如数家珍,俨然是一个专业旅游工作者。
“在旅游立县的战略下,好的领导干部就必须是好导游。”副县长包声宏说,以招商为例,如今徐闻的大项目都以旅游项目为主,只有精通旅游开发,掌握全县旅游资源的详尽信息,才能做好“红娘”,把“天姿国色”的旅游景点“嫁给”最合适的投资者。
从“干部”到“导游”,这个转型的过程是艰难的。早在大汉三墩旅游区建设时,很多领导干部就感受到了这种转型的痛苦——对抓惯了农业的干部来说,旅游业完全是一个陌生领域。但在“旅游立县”的大环境里摸爬滚打两年多,一批精通旅游的领导干部脱颖而出,有的人不仅成为了“好导游”,甚至成为了半个“旅游专家”。
“徐闻就是一所‘旅游学校’,培养了一批‘旅游专业高材生’。”徐闻的干部们如此评价“旅游立县”带给他们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