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良村庞氏宗祠日本洽降旧址前,曾见证这一历史的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当年的抗日歌曲。张锋锋 纪金娜 摄
本报连日来刊登《市民惋惜:半部广州湾历史不见了》系列报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湛江本地民间也激发了一股“寻古”的热潮。
“看到《湛江晚报》相关报道后,大家深受触动。我们村的庞氏宗祠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一度为国民党粤桂南区总指挥部,也是雷湾地区(注:雷州半岛和广州湾)日军洽降旧址。这么重要的抗日历史旧址,长期以来却少有人知。我们这次请专家和晚报记者来,就是想请你们帮我们村好好发掘和整理一下那段历史!”
7月13日,廉江石城镇那良村党支部书记庞明超代表7000多位村民,对湛江及廉江党史研究室、市志办等专家,以及本报记者讲起了心愿。
【重要】日军代表在这里向中方洽谈投降
13日,驱车一个多小时,记者随专家来到了廉江石城镇那良村。
一下车,记者一行就被热情的村民们围住。“晚报的连续报道《市民惋惜:半部广州湾历史不见了》,挺触动我们的。在我们村,有一个重要的抗日历史旧址。走,现在就带你们去看!”
庞明超和村民们带着记者,来到庞氏宗祠。只见该建筑枕山面水,居高临下,气势宏伟,“这宗祠至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经历过三次大修,上一次大修还是1911年的事情,目前正在进行第四次大修,目前已经完成一大半了。”
“我们村里,现在还有10多位老人当年亲身经历过那件大事——1945年8月28日,雷湾地区日军代表来向中国军队洽谈投降事宜。”
庞明超翻出村委会收藏的湛江、廉江市志等史料,上面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庞氏宗祠曾一度为国民党粤桂南区总指挥部,是雷湾地区日军投降洽谈之处。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广东雷湾地区,1945年8月28日上午,日军雷州支队长渡边中佐派代表——中尉夏木稔偕同随员翻译2人,赴庞氏宗祠,与粤桂南区总指挥部代表少将参谋次长陶麟祥、中校课长庞谋通洽谈投降事宜,美军代表少校韦德、上尉周参等列席。
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对华投降书上签字,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同年9月21日,日军雷州支队长渡边中佐在赤坎签署投降书。至此,侵占雷州半岛的日军全部撤离。消息传来,当地民众奔走相告,城乡一片欢腾,雷州半岛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讲古】80岁老人高唱当年抗战歌
那良村里,见证过当年历史的,有10多位仍然健在的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今年已经101岁,年纪最轻的也已经80岁,堪称“活的历史教科书”。虽然岁月已经过去了67年,但他们讲起“古”来,依然慷慨激昂:
■降使小车插白旗来洽降
村民庞聚仍当时还是个13岁的小学生。据他回忆,1945年8月28日,日军代表乘坐的汽车插着白旗,开到当时为国民党粤桂南区总指挥部所在的那良村。
“其实,早在日军代表还没来的前几天,这消息早已经在我们村里传开了,老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庞聚仍说,插着白旗的日军代表的车辆进村,停在当时村里的庙门口(现为一所中学),日军代表垂头丧气地下车,再步行到位于半山腰的国民党粤桂南区总指挥部(现庞氏宗祠),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嚣张气焰。当时,村里围观的群众很多,大家都非常开心,热烈讨论着。
■80岁老人高唱当年抗战歌
投降事宜洽谈完毕后,中国军队从当地出发前去接收广州湾。当时,那良村里由包括庞聚仍在内的学生们,组成了一支欢送队伍,欢送中国军队收复广州湾。
作为欢送队伍的一员,庞聚仍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们所唱的歌曲。老人越说越兴奋,干脆手舞足蹈地高声唱了起来:“胜战!胜战!日本鬼跪下来投降!运走我的物品又运回,满山遍野是人浪,浩浩荡荡扫残敌!……千年祖国,万年中华!”
唱歌时,戴着一顶破旧草帽的80岁庞聚仍老人好像一下子年轻了几十岁,精神抖擞,两眼炯炯放光,不时地挥动着双臂……唱完后,老人嘴角扬起笑容,眼角却有点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