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雷州历史文化丛书》举行首发式,首印一万册在各大新华书店销售。
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是一部全方位介绍雷州历史文化的精品之作。《雷州文化丛书》分为《雷州史谭》、《雷州石狗》、《雷州名贤》、《雷州民俗》、《雷歌文化》、《雷剧艺术》、《雷州逸事》、《雷州名胜》、《雷州碑刻》、《雷民雷神》、《雷州楹联》、《雷州墨韵》、《雷州方言》共13册,对雷州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扫描,全面地展示了雷州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再现了雷州的悠久历史和时代变迁,史料翔实,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从2012年初筹划立项到2013年7月出版发行,《雷州文化丛书》的编纂工作历时一年多,凝聚了文化名人、专家学者以及文学作家们的智慧和心血。
站在新的起点上,让我们共同回顾这套丛书的诞生过程——
厚重历史文化需作系统梳理
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鲤鱼墩、英楼岭等多处古遗址的发现和考证可知,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雷州的祖先便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清末,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交汇、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雷州文化。
虽然地处偏远,但雷州这块土地从不寂寞,历代先贤名将相继而来:西汉、东汉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衔命维护祖国版图的统一,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庇护民众;唐代名宦李邕,宋代名臣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叟等先后被贬到雷州或途经雷州,他们带来灿烂的中原文化在此交融,开出了绚丽的文明之花。今天,我们仍然可能从遍布城乡的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等文物古迹中叩听到文化共生的回音。
独特的雷州文化孕育了一批名贤俊杰,仅元、明、清就出进士23人,举人200多人,其中,被尊为“雷祖”的唐代俊杰陈文玉、被称为“岭南三大清官”之一的陈瑸,有着“粤东第一学者”之称的陈昌齐彪炳千秋。
雷州的文物景观蔚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158多处,包括雷祖祠、三元塔、陈瑸故居等;民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雷州石狗、雷州歌、雷剧等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个项目分别入选省、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雷州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级博物馆之首,这是雷州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
1994年,雷州被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雷州文化是以闽南语系雷州话为通用语言的区域文化,是岭南四大区域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