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幽深巷弄 红尘回望

2013-09-01 16:15 湛江晚报  

 

阿婆回忆共渡难关

有老市民回忆,当年富裕人家的车辆泊至寸金桥外,而一些孓然一身的女子流落街头,举目无亲,便只好贱身嫁给附近乡村农民做妻妾。避居到广州湾难民多数经济拮据,有的甚至身无分文。他们流离失所,生活非常困苦,妇女、儿童、病死者无数。

广州湾城内随处可见临街露宿或借宿或住客栈的难民,为了解决食宿的燃眉之急问题,便将逃难时随身带来的家当,摆在城内的骑楼底下叫卖,有古玩、玉器、字画、钟表等,也有旧衣杂物,他们拿到典当铺将杂物典当,用这些仅有的物品换取生活所需,以此谋生。有本地居民可怜那些老小难民,会让他们入屋内住,借饭煲铁锅给他们煮饭、炒菜,还借床板、草席给他们睡觉。

1937年11月,法殖广州湾华侨回国抗日救护队在赈灾会、西营分会成立,当时的爱国青年踊跃参加,很多民众也向难民施舍饭菜、茶水。由于人口剧增,当地在英勇路、大德路一带搭起竹棚设难民营以安置难民。广州湾各会馆、武馆、庙寺庵堂也设棚屋临时接待难民。一些慈善机构,如广府、潮州、高州会馆、基督教会、乐善堂、庙寺、武馆开展救济赈灾活动。在赤坎、西营(霞山)两地,向外地难民派粥,发生活用品、药物等。在法殖广州湾赤坎公局长陈学谈以及许爱周等当地著名政商的支持下,广州湾商会还成立爱周募捐委员会,发动商户为难民捐献钱款、衣物、药物等物品。

后 记

据1941年5月14日《大光报》报道:滚滚如潮的难民,急疾地朝着战争避难目的地进发。一时广州湾的大街小巷,骑楼屋檐下站满各地逃亡的难民。西营(霞山)码头海面泊满千百艘船艇,香港许多知名人士,均是从载满香港难民的轮船上走下来的逃难者。著名历史、数学家陈寅恪教授带领家眷也是从香港逃难到广州湾,他的女儿陈流求在回忆录上陈述:当年在西营上了码头,并在大排档吃上瓦钵蒸饭分外香,是逃亡路上第一次吃上热饭……

作者:统筹/何杰 钟忠 图/张锋锋 文/陈凯杰 梁政海 胡贤光 王自涯 王浩全

 

阿婆回忆共渡难关

有老市民回忆,当年富裕人家的车辆泊至寸金桥外,而一些孓然一身的女子流落街头,举目无亲,便只好贱身嫁给附近乡村农民做妻妾。避居到广州湾难民多数经济拮据,有的甚至身无分文。他们流离失所,生活非常困苦,妇女、儿童、病死者无数。

广州湾城内随处可见临街露宿或借宿或住客栈的难民,为了解决食宿的燃眉之急问题,便将逃难时随身带来的家当,摆在城内的骑楼底下叫卖,有古玩、玉器、字画、钟表等,也有旧衣杂物,他们拿到典当铺将杂物典当,用这些仅有的物品换取生活所需,以此谋生。有本地居民可怜那些老小难民,会让他们入屋内住,借饭煲铁锅给他们煮饭、炒菜,还借床板、草席给他们睡觉。

1937年11月,法殖广州湾华侨回国抗日救护队在赈灾会、西营分会成立,当时的爱国青年踊跃参加,很多民众也向难民施舍饭菜、茶水。由于人口剧增,当地在英勇路、大德路一带搭起竹棚设难民营以安置难民。广州湾各会馆、武馆、庙寺庵堂也设棚屋临时接待难民。一些慈善机构,如广府、潮州、高州会馆、基督教会、乐善堂、庙寺、武馆开展救济赈灾活动。在赤坎、西营(霞山)两地,向外地难民派粥,发生活用品、药物等。在法殖广州湾赤坎公局长陈学谈以及许爱周等当地著名政商的支持下,广州湾商会还成立爱周募捐委员会,发动商户为难民捐献钱款、衣物、药物等物品。

后 记

据1941年5月14日《大光报》报道:滚滚如潮的难民,急疾地朝着战争避难目的地进发。一时广州湾的大街小巷,骑楼屋檐下站满各地逃亡的难民。西营(霞山)码头海面泊满千百艘船艇,香港许多知名人士,均是从载满香港难民的轮船上走下来的逃难者。著名历史、数学家陈寅恪教授带领家眷也是从香港逃难到广州湾,他的女儿陈流求在回忆录上陈述:当年在西营上了码头,并在大排档吃上瓦钵蒸饭分外香,是逃亡路上第一次吃上热饭……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