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头加工厂:带动过千农户增收
走进黄坡镇最大的蒜头加工厂——肖观生合作社蒜头厂,只见农用三轮车上载满刚收购的新鲜大蒜,几名工人正忙着卸货。厂长肖观生说:“最近每天都能收购6千斤大蒜,如今大蒜也不便宜,每斤收购价要4元。”
院子里,十几名阿姨正在麻利地剥掉大蒜外皮、切下蒜头、再截下两节蒜干,随后清洗、腌制。黄姨说:“1斤大蒜仅用3两多的蒜头,其余的都扔掉。”黄姨收拾1斤大蒜的工钱是3毛钱,一天可收拾100多斤大蒜。由于蒜头加工是季节性行业,黄姨一年工作3个月,挣上几千块,其余时间在家带孙子。
蒜头厂的大蒜种植基地位于下水港村,有40多亩,此外还需从其他农户处收购大蒜,每年和蒜头厂合作的农户有1000户以上。“工厂除了雇用几十名工人,还与广大种植户长期合作,整个蒜头加工业带动全镇1000多户农户增收。”肖观生说。
在包装车间,工人正利索地打包装。肖观生介绍,大罐的糖醋蒜头2350克,市场价50多元一罐;小罐500克,20多元一罐。最近,蒜头礼盒也被放上淘宝网,市场价85元的蒜头礼盒,在网上可以卖到130元。
手工作坊:维持一家生计
黄坡糖醋蒜头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相传叶建新的父亲叶桂林是镇上最早做糖醋蒜头的人。2003年起,叶建新子承父业,沿用祖传秘方做糖醋蒜头。
叶建新说,比起父辈,现在蒜头加工成本高、获利薄。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父亲那时收购大蒜是1元一斤,现在要4元;那时一个剥蒜工人的工钱是1毛钱一斤,现在要3毛钱。另外,其他原材料成本也在提高。“一年下来也就赚4万多元,刚够维持一家一年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