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6月7日,东井村2014届大学毕业生欢送会在广州市举行。(资料图片)
过去奖教奖学的受益者,今日家乡建设的主力军。雷州市松竹镇东井村秉承优良传统,重视教育发展,培养出大批人才。而难能可贵的是,通过读书走出农门的东井子弟情系桑梓,他们在大城市里抱团发展,同时凝心聚力建设家乡。东井村“奖教奖学—培养人才—反哺家乡”的模式备受推崇。
发扬传统——
把“戏金”投入奖教奖学
东井村崇文尚德之风源远流长,至今还盛传着脍炙人口的“贤人田”故事:约在400年前,该村乡贤周德意富甲一方,他购买了大片良田,用以奖励村中的读书人。“贤人田”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东井人发奋读书。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5000多人的村庄,竟然找不到几个在校读书的高中生,考取大学的子弟更是凤毛麟角。1983年春节期间,时任村支书周付顺组织周福太、周光忠等贤老宣告成立东井教育基金会。当时在松竹乃至整个雷州,“教育基金会”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然而,村里的集体收入几乎空白,奖教奖学的资金从何而来?周付顺灵机一动,把村里的猪肉摊位的租金悉数投入奖学中去。“按照传统,这笔资金原本是村中年例演雷剧用的。”周付顺老人如是说,动用这笔资金,自己承受着很大的舆论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