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中心的视频研判会议室,工作人员正在为有诉求人员处理问题。 记者 李忠 摄
“这是我们矛调中心的调解员工作室,里面的退休法官孙智正在做调解工作。从5月20日矛调中心设立至今不到两个月,孙智已经成功调解了15宗纠纷。”7月9日,记者在雷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看到被誉为“金牌调解员”智哥的工作室里,孙智正在做来访者的调解工作,雷州市矛调中心主任曾沂斯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详细地介绍。宽敞明亮的矛调中心,一共有35间工作室,每一间工作室内均有专人坐班值守,接待来访群众。据了解,截至7月2日止,雷州市矛调中心共接访群众462批1700多人次,登记受理案件204宗,雷州市领导批示91宗。
雷州市矛调中心今年3月份动工建设,5月份投入使用,目前有21个单位入驻集中办公。曾沂斯表示,雷州市矛调中心的设立,旨在通过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整合全市信访工作资源,打破部门之间的空间阻隔,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确保群众矛盾调处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减少老百姓遇到问题多次跑、多地跑、多部门跑,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如何整合全市矛盾调解资源,打破部门间的空间阻隔和业务壁垒,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记者进行了进一步采访。
“多中心”变“一中心”
打造群众“找说法”主阵地
雷州市矛调中心总面积3065平方米,有35个独立办公室、2个服务大厅、1个多功能会议室和1个视频研判会议室。指定市人民来访接待窗口,市纪委监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内设的信访部门,市检察服务中心、市诉讼服务中心、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8个部门整体入驻,13个市直单位固定常驻,16个市直单位轮流进驻。矛调中心常设审判庭,法院安排1名法官主持日常工作。司法部门安排退休法官和6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常驻。市里每天安排1名市领导坐班指挥,现场处置,做到统一办公、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管理。一个中心全链条模式,让矛盾纠纷实现信访程序、调处程序、司法程序的工作闭环。
两本日志,管理上增效
三五方法,效能上提升
采取规范日常行为、群众满意度评价、加强现场管理、落实首问负责、强化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强日常管理考评,有效压实入驻单位和人员责任。一是对外实行调解日志。设立“流程管理员”负责各类矛盾纠纷的闭环式流转,引导来访群众进入相应程序。调解日志详细记录调解全过程,确保进入矛调中心的每宗案件都有人跟踪、有人对接、有人处置。二是对内实行工作日志。详细记录中心入驻人员每天工作状态,确保入驻人员在矛调中心排查、接访、约访常态化,避免人力资源空转,达到“矛盾不清零,工作永不停”的目标。
实施“三五”工作法推动矛盾调解更加快速有效,确保三个5天进行3次调解,结束一宗调解案件。“三五”工作法和调解日志相结合,将各类矛盾纠纷分为简易、复杂和疑难三种类型,简易矛盾纠纷就地快速化解,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由矛调中心召集相关事权单位全力解决。每宗矛盾最多进行3次调解,调解不成功,则引导进入行政程序或司法程序。在调解环节,除安排事权单位唱主角外,退休法官、调解员、律师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介入,提高了调解的成功率,让调解结果更具说服力。
四大转变,机制上创新
五大系统,软件上升级
通过矛调中心运作机制的创新,解决四类问题,实现四大转变。一是解决信访从“中转站”到“终点站”的转变。改变信访部门“二传手”“分流器”角色,通过一站式服务模式,引导矛盾纠纷的调处最终以结果为导向,达到实体性终结。二是解决“诉访分离”到“诉访互补”的转变。通过一揽子调处快捷帮助群众选择矛盾纠纷化解的有效路径,避免群众遇到问题不会跑、不懂跑、乱来跑,让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诉访”最多跑一地。三是解决“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到“协调联动”的转变。通过全链条解决,使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在明确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发挥多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的优势,避免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预防矛盾空转,达到最终化解的目的。四是解决矛盾纠纷“化而不解、控而不稳”到“大数据综合管理”的转变。把未能化解的矛盾,心事未结的矛盾通过大数据管理起来,做好跟踪、劝导工作。矛调中心通过日常工作能及时发现收集各类不稳因素,使矛盾纠纷从预警、研判、督办到决策全过程实现信息化处理。
集成多元手段打造矛盾纠纷“微治理”模式,开发“雷调通”平台,自主研发登记受理、重点人员管理、网格员管理、调解员排案、领导约访等5大系统,依托政务云数据中心,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管理,支撑起矛盾纠纷全链条解决的信息化。
“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在立足做好市矛调中心运营基础上,再选客路镇、雷高镇、龙门镇以及下辖的行政村为试点,明年在全市21个镇街全面铺开,这样逐步把矛调中心工作下沉到基层最后一公里”,曾沂斯表示,矛调中心建设,雷州市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硬件基础,也在业务流程上进行了探索,一些机制制度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现在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市级矛调中心建设去带动镇村两级中心建设,达到矛盾纠纷60%化解在村、30%化解在镇,10%化解在市的目标,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