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章区赤岭小学,学生们正在观察编程机器人。记者 刘冀城 摄
为加快推进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进课堂,促进我市中小学人工智能应用和普及水平稳步提升,我市日前成立了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共同体”,接下来我市将遴选一批试点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开展教学实践研究,积累实践经验,以点带面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的应用实践。
根据《湛江市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共同体推进方案》,共同体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普适、普惠这个主题,建立“政府—高校—学校—企业”合作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推进模式,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教学,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共同体以“用编程学人工智能”为教学目标,开展人工智能编程教育,小学阶段是基础,重在感知人工智能,以开设图形化编程教学为主,培养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初中阶段是进阶,重在体验人工智能,以学习Python编程语言为主,培养学生完成简单人工智能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是提高,重在理解人工智能,可安排学习C++等编程语言及人工智能算法,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解决一定实际人工智能问题的能力。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逐步推广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工作方面,市教育局计划完成三个目标:建设成30所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示范学校;培养1000名人工智能编程教育专业老师;建成体系完善的小学人工智能编程课程,配套相应的基础性数学教学资源,使我市学习人工智能编程的小学生人数达到总学生人数的60%以上,并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编程教育。
逐步深入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按照规划,我市将分为四个阶段逐步深入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为试点先行阶段,我市遴选一批试点学校,选取一定的起始年级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逐步形成引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新模式。
2021-2022学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共同体将总结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2022-2023学年为深入推广阶段,以区县为单位,发挥实验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及学校共同发展,建成一批具有创新理念、高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校;2023-2024学年为品牌建设阶段,完成小学三到六年级、初中七到九年级、高中一到三年级的完整培养,全面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推动形成特色教科研成果,打造一套融入本地特色元素课程体系,培育一批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特色学校和名优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