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野草中的海上丝路节点

——走近雷州市客路镇深坑西村古窑址

2022-01-19 11:53 湛江日报  

想用相机拍清雷州市客路镇深坑西古窑,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辛丑岁末,在雷州市文古楼博物馆馆长陈文超的领路下,记者随他钻进深坑西村西北角的一片野草丛生的原生林中。齐腰的荆榛莎草掩盖了脚底的坎坷,带刺的草籽不断在裤脚处扎阵阵痛觉,但迷醉于雷州窑古陶瓷的陈文超满脸兴奋。

树林的尽头临水处,地势忽然突兀起数米,仿似一座小山岗,上面覆盖着满满的藤蔓,水面腾起阵阵水汽,即便航拍,也很难拍清这一古窑址的全貌。

野草湮没的古窑址随手可掏出古陶片

“30年前,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曾挖掘过这里,挖出了多不胜数的古窑陶片,现在野草又覆盖了开挖面。”当时住村里的陈文超是古窑线索的上报者,面对疯长的植被他也说不清楚窑口在何处,只记得挖掘考古的大致方位。他小心翼翼地在草丛中躬身探脚,下到一处洼地时,草尖已有齐头高,他略一蹲下,人已消失在草丛中。再站起时,两手各抓着一块旧陶碗片。

“这是明代窑片,碗底有乳突”,他翻过碗底,正中有突起的锥状,这是雷州窑明代产品的特征之一。

陈文超多次想请人航拍古窑结果均不理想,过于茂密的植被和烈日下腾升的水汽让人在照片上看不清哪里是古窑址。

“多年来,连孩子都知道村里有古窑,但到底有多少座,没人知道,只知道有长状的龙窑”。

极富藏品的陈文超自然少不了收藏本村陶品,他透露,“其实,挖掘出来的陶品,从宋末到元明清都有,只是明朝的陶品在雷州极为罕见,所以专家便把这一古窑定位为雷州发现的唯一明代窑址”。

古窑址旁建成在即的雷州窑专题博物馆

折出林子后步行数百米,一座美轮美奂的两层半新建展馆已进入室内装修和绿化的收尾施工阶段。这是陈文超筹资400多万元建设的全国首个雷州窑古陶瓷专题博物馆。

坐在展馆大厅内,陈文超拉开话匣子。多年来他本着宁精勿滥的理念,一直对外免费展示藏品。“展出的都是精品,考古装专家来看过,他们说有几件是可以和省博物馆藏品媲美的一级雷州窑古陶瓷藏品。”建设专题博物馆展示雷州窑古陶瓷,是陈文超的梦想,现在离梦想成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野草中海上丝路节点闪烁着文化印记的魅力

很多人一谈收藏,便联想起藏品升值的经济账,但陈文超不以为然。

“收藏的价值观在于揭示藏品背后的人文历史,藏品是藏家的‘命根子’,如果不是为了以品养藏,谁愿意转让藏品呢?”

雷州窑古陶瓷藏品背后人文魅力何在?

在雷州古法烧陶壶的工艺师李小明眼里,深坑西古窑和雷州一系列古窑址,藏着难以破解的迷团。

李小明是客路人,他对雷州古窑址的规模极为震撼。作为手工烧陶的师傅,他判断,不少大型窑址当年单是劈柴烧火用工就近百人,加上取土、洗泥、制坯、上釉、运输,一些大型窑址当年的用工总量不下千人,唐宋时期,当地并存大型窑数个,而按《新唐书》记载,当时雷州包括老幼妇孺在内的人口不过数千户约三万人。

这些大型窑的产量惊人,产品销到哪里?为何后来人口急剧增长后,大型窑反而日渐式微?

在查找资料中,李小明发现,在国内古籍中很难找到雷州窑的专题研究资料,反而在日本有着完备的专题藏品研究合集,在东南亚国家有着较多的藏品。

如果雷州窑产品以外销为主,那么海上丝路的的线路如何?很多人在瀚如烟海的史料中继续追寻。

湛江博物馆的专家陈志坚对深坑西村明代窑研究较早。他多次撰文阐明,宋元时期雷州窑,发展到明朝洪武三年,由于朝廷推行“尽罢沿海市舶,禁民出海”的海禁,外销之路切断,走向式微。由于深坑西村处于南渡河中上游的偏僻的山坑内地,可能存在继续生产的条件。从深坑西村明代窑址地表上遗存的瓷器碎片以及陈文超收集保存的瓷器分析,深坑西村明代窑产品有碗、盘、碟、杯、罐、炉、灯、砚、权等,釉色既有宋元时期雷州窑的青釉细裂纹,赭褐釉与酱黑釉,釉色内外壁施釉不及底。主要的釉色是青白釉或影青薄釉,是深坑西村明代窑的独有特色,是深坑西村明代窑曾经走过宋元时期的青釉细裂纹制作的历程后的探索创新。从釉色中清晰地看到,从唐代雷州窑青黄釉细裂纹、宋元时期雷州窑青釉褐彩到明代深坑西村窑的青白釉与影青薄釉的技艺制作,是在不断的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方舆纪要》所载的“擎雷水”(南渡河)为三源合流,“一出海康县北铜鼓村,一出县西鹧鸪坡,一出徐闻县界。而在此前宋代的《舆地纪胜》中,擎雷水“源出遂溪县界。两者相较,不难的橙推论,明清时期便于行船的南渡河上游起点,在客路铜鼓村。而宗枝源自遂溪河头双村的深坑西村,离南渡河可行船的源头铜鼓村,不过数里之遥。据坑仔西村村中老人回忆,古窑址旁可挖五彩陶土的大池塘,过去可直通南渡河航道。

和雷州境内大多沿海沿河而设的古窑一样,坑仔西村野草中的古窑址,在过去海上丝路中,充当怎样的节点?值得考究。


作者:文/图 记者吴建韬 林小军
编辑:陈志迅

想用相机拍清雷州市客路镇深坑西古窑,是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辛丑岁末,在雷州市文古楼博物馆馆长陈文超的领路下,记者随他钻进深坑西村西北角的一片野草丛生的原生林中。齐腰的荆榛莎草掩盖了脚底的坎坷,带刺的草籽不断在裤脚处扎阵阵痛觉,但迷醉于雷州窑古陶瓷的陈文超满脸兴奋。

树林的尽头临水处,地势忽然突兀起数米,仿似一座小山岗,上面覆盖着满满的藤蔓,水面腾起阵阵水汽,即便航拍,也很难拍清这一古窑址的全貌。

野草湮没的古窑址随手可掏出古陶片

“30年前,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曾挖掘过这里,挖出了多不胜数的古窑陶片,现在野草又覆盖了开挖面。”当时住村里的陈文超是古窑线索的上报者,面对疯长的植被他也说不清楚窑口在何处,只记得挖掘考古的大致方位。他小心翼翼地在草丛中躬身探脚,下到一处洼地时,草尖已有齐头高,他略一蹲下,人已消失在草丛中。再站起时,两手各抓着一块旧陶碗片。

“这是明代窑片,碗底有乳突”,他翻过碗底,正中有突起的锥状,这是雷州窑明代产品的特征之一。

陈文超多次想请人航拍古窑结果均不理想,过于茂密的植被和烈日下腾升的水汽让人在照片上看不清哪里是古窑址。

“多年来,连孩子都知道村里有古窑,但到底有多少座,没人知道,只知道有长状的龙窑”。

极富藏品的陈文超自然少不了收藏本村陶品,他透露,“其实,挖掘出来的陶品,从宋末到元明清都有,只是明朝的陶品在雷州极为罕见,所以专家便把这一古窑定位为雷州发现的唯一明代窑址”。

古窑址旁建成在即的雷州窑专题博物馆

折出林子后步行数百米,一座美轮美奂的两层半新建展馆已进入室内装修和绿化的收尾施工阶段。这是陈文超筹资400多万元建设的全国首个雷州窑古陶瓷专题博物馆。

坐在展馆大厅内,陈文超拉开话匣子。多年来他本着宁精勿滥的理念,一直对外免费展示藏品。“展出的都是精品,考古装专家来看过,他们说有几件是可以和省博物馆藏品媲美的一级雷州窑古陶瓷藏品。”建设专题博物馆展示雷州窑古陶瓷,是陈文超的梦想,现在离梦想成真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野草中海上丝路节点闪烁着文化印记的魅力

很多人一谈收藏,便联想起藏品升值的经济账,但陈文超不以为然。

“收藏的价值观在于揭示藏品背后的人文历史,藏品是藏家的‘命根子’,如果不是为了以品养藏,谁愿意转让藏品呢?”

雷州窑古陶瓷藏品背后人文魅力何在?

在雷州古法烧陶壶的工艺师李小明眼里,深坑西古窑和雷州一系列古窑址,藏着难以破解的迷团。

李小明是客路人,他对雷州古窑址的规模极为震撼。作为手工烧陶的师傅,他判断,不少大型窑址当年单是劈柴烧火用工就近百人,加上取土、洗泥、制坯、上釉、运输,一些大型窑址当年的用工总量不下千人,唐宋时期,当地并存大型窑数个,而按《新唐书》记载,当时雷州包括老幼妇孺在内的人口不过数千户约三万人。

这些大型窑的产量惊人,产品销到哪里?为何后来人口急剧增长后,大型窑反而日渐式微?

在查找资料中,李小明发现,在国内古籍中很难找到雷州窑的专题研究资料,反而在日本有着完备的专题藏品研究合集,在东南亚国家有着较多的藏品。

如果雷州窑产品以外销为主,那么海上丝路的的线路如何?很多人在瀚如烟海的史料中继续追寻。

湛江博物馆的专家陈志坚对深坑西村明代窑研究较早。他多次撰文阐明,宋元时期雷州窑,发展到明朝洪武三年,由于朝廷推行“尽罢沿海市舶,禁民出海”的海禁,外销之路切断,走向式微。由于深坑西村处于南渡河中上游的偏僻的山坑内地,可能存在继续生产的条件。从深坑西村明代窑址地表上遗存的瓷器碎片以及陈文超收集保存的瓷器分析,深坑西村明代窑产品有碗、盘、碟、杯、罐、炉、灯、砚、权等,釉色既有宋元时期雷州窑的青釉细裂纹,赭褐釉与酱黑釉,釉色内外壁施釉不及底。主要的釉色是青白釉或影青薄釉,是深坑西村明代窑的独有特色,是深坑西村明代窑曾经走过宋元时期的青釉细裂纹制作的历程后的探索创新。从釉色中清晰地看到,从唐代雷州窑青黄釉细裂纹、宋元时期雷州窑青釉褐彩到明代深坑西村窑的青白釉与影青薄釉的技艺制作,是在不断的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方舆纪要》所载的“擎雷水”(南渡河)为三源合流,“一出海康县北铜鼓村,一出县西鹧鸪坡,一出徐闻县界。而在此前宋代的《舆地纪胜》中,擎雷水“源出遂溪县界。两者相较,不难的橙推论,明清时期便于行船的南渡河上游起点,在客路铜鼓村。而宗枝源自遂溪河头双村的深坑西村,离南渡河可行船的源头铜鼓村,不过数里之遥。据坑仔西村村中老人回忆,古窑址旁可挖五彩陶土的大池塘,过去可直通南渡河航道。

和雷州境内大多沿海沿河而设的古窑一样,坑仔西村野草中的古窑址,在过去海上丝路中,充当怎样的节点?值得考究。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