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心怀“国之大者”,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呈现“加速度”,全市卫生健康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效,群众就医有更多的获得感,为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在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涌现出一批模范人物和杰出代表。他们默默坚守在疾病预防、医疗救治、健康扶贫、健康科普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全心全意护佑百姓健康福祉,全力以赴推动健康湛江建设。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闻令而动,逆行出征,义无反顾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用自己的辛劳换取老百姓的健康平安,为全市打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者的良好风貌。在此,特推出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典型报道,以激励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乘势而上,砥砺前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谱写湛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患者向孙小聪(后排左四)赠送锦旗。
用生命坚守 以奉献为伴
记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ICU病区护士长黎月秋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黎月秋主动报名成为我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驻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战斗,为支援武汉夺取抗“疫”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她坚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ICU病区,在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隔离病区无畏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展现了一位白衣战士的时代风采。曾获得湛江市2020年最美“援鄂”护士、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抗疫“先进标兵”、广东百户 “最美家庭”、“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
2020年2月9日,1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湛江市首批援鄂医疗队紧急出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感染科ICU护士长黎月秋就是其中之一。黎月秋在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负责主班工作,处理214个病人的医嘱,工作量多、任务重,是重疫区护理的骨干。为了节省防护服,她尽量做到少喝水,减少上厕所,每天6至8个小时连续工作,汗水浸透了衣背,脸上压出了血痕,手上长出了小疙瘩……在这里,每天都是超负荷、高强度工作。她说:“作为一个有着20年党龄的党员,我必须不怕困难拼尽全力,完成好党交给我们的任务!”
黎月秋工作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是湛江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ICU是该院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隔离病区。作为感染性疾病科ICU病区护士长,黎月秋再次带头冲向最危险的地方。
她严格要求,将区域划分入脑入心,配备专职院感督导员,对所有进入科室的梯队人员、医务人员、救护车转运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和保洁人员均开展严格培训考核;她创新方式,遵循科学防护、合理适度原则,根据接触感染风险的高低选择和分配不同的防护用品,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她细致严谨,亲自演示,逐人指导,配置穿衣镜,张贴防护用品穿脱流程,有效避免感染风险;她关怀备至,为隔离区申请对讲机,减少接触,科学安排班次,强制轮休,开展谈心交流,缓解医务人员心理负担;她不漏一处,完善隔离病房终末处理流程……她用暖心的守候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用周全的行动保障了工作环节的安全,带领最精最简的护理团队去站好隔离病区的每一个岗,打好每一场“战疫”。
由于隔离病区管理的特殊性,要保障隔离病区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减少各类人员进入隔离病区增加院感发生的风险,她练就了一身的维修“本领”:门的锁坏了需要更换,找她;哪里的紫外线灯坏了,找她……因为作为护士长,她是最熟悉诊疗流程的“百事通”,是最清楚病区物资存量的“管家婆”,更是医护团队的“定心丸”。
面对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她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每天满负荷、超强度、高密度工作是常态,连续几十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未曾离开病房回隔离宾馆休息,日日夜夜坚守着隔离病区,即使工作中意外跌伤,导致脖子至骶尾骨严重损伤疼痛难忍,仍坚持24小时在病房值班室卧床治疗及指导病房工作。
用生命坚守,以奉献为伴。黎月秋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大医仁心 “拼命三郎”
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小聪
作为一名医生,他是业内有名的实干型专家;作为一名党员,他时时刻刻以身作则,曾获得优秀援藏干部、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他就是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小聪。
孙小聪是医院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事业上,常常为了工作连陪家人吃饭都顾不上。有一天傍晚,孙小聪难得准时下班陪家人吃一顿饭。刚拿起碗筷,一个电话打破了这份难得的安静。原来科室有个重病号出现紧急情况。此时外面正狂风大作、倾盆大雨。孙小聪二话不说,立即放下碗筷,冒着狂风大雨赶到医院,参与抢救工作。经过通宵救治,患者终于转危为安。
医者仁心。孙小聪以帮助患者去除病痛恢复健康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始终恪守一名医者的初心与使命。2016年7月,孙小聪主动参加援藏工作,在林芝市人民医院担任ICU主任兼大内科副主任。
2016年7月底的一个深夜,还在梦中的他,被科室的急促电话铃声吵醒:“孙老师,赶快回科室,有个重症哮喘的患者在保健科,病情危重需要转ICU上呼吸机。”当晚林芝气温不足10℃,他来不及穿多一件衣服,就飞奔到医院,同时安排值班医生在病房准备抢救药物、插管用物和调试呼吸机参数,准备随时抢救患者。当时患者转入ICU后已出现口唇和甲床紫绀,严重缺氧、意识也不清。孙小聪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术、行呼吸机辅助治疗,那是当地ICU首次收治的气管插管患者。经过五天的精心特护,患者终于撤离呼吸机,并最终康复出院。这是林芝市人民医院首例成功插管并且成功脱机的患者,实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使用呼吸机成功救治患者的零的突破。
援藏期间,孙小聪所在的ICU工作非常顺利,不仅成功抢救多名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特护患者,而且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填补了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起到了传、帮、带作用,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可,被授予“优秀援藏干部”。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此时此刻更应该挺身而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孙小聪主动请缨,带领湛江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湖北荆州抗疫,并被广东省抗疫前方指挥部安排担任援石首广东医疗队的队长。2020年2月15日,湖北石首市中医医院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呼吸衰竭休克,情况危急。孙小聪冒着极大的危险,在当时仅有二级防护条件下,毅然给一名低氧的新冠患者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带领全体队员全力以赴与死神搏斗。2月19日,这位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新冠肺炎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顺利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这是广东医疗队进驻荆州以来,首例成功救治的新冠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这例成功的病例,大大提振了当地医护的信心,也为其他地区后续成功救治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多次报道,并获得了石首市委、市政府和当地百姓的高度评价,他本人被授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医”心为民 一生奉献
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退休医师蔡懿廷
“能治病救人,我就很开心,这是我的价值,也是我的责任。”湛江市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五官科主任蔡懿廷,在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把患者放在心上,把“奉献”刻在执业生涯里,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曾被评为第十届“湛江好人”、省卫生系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省卫生系统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文明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蔡懿廷1964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服从分配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原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一直扎根在湛江这片红土地上,为患者解除病痛。“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做得更多一点、更好一点,对社会贡献更大一点。”蔡懿廷说道。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时候,他经常早上7点就来到诊室,每天晚上坚持回科室查看病人情况,了解并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面对病人,他总是耐心地给病人讲解病因,让病人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发展、预后等情况,以减少病人的担忧。由于上班看门诊时间有限,他每次往往延时半个小时至两个小时不等。有一天接近中午时分,本该下班的他却一直没有离开,只因有位女孩,耳鸣将近一个月治疗未果,特意利用“五一”假期从广州赶回来找他医治。为此他耐心等到将近中午1点,直到该名患者到来并帮助她诊断完才安心离开。尽管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但他说,看着患者忧心忡忡而来,高高兴兴回去,自己虽累一点,但觉得很值得。
“我相信蔡主任,特地大老远来看蔡主任的。”“蔡主任是真心替病人着想的医生!”在蔡懿廷的诊室里,总能听到这样的称赞。这是出自患者的信任,更是一份医者的担当。
在半个多世纪的从医生涯中,蔡懿廷兢兢业业,淡泊名利,令人钦佩。有一次,在市里评选有突出贡献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评比讨论会上,蔡懿廷主动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名额让给别人。他说:“我已被评为广东省劳模,晋升工资一级,已经足够了。”
1992年,蔡懿廷忍痛告别病中年迈的老母亲,担任援外医疗队队长到赤道几内亚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任务。期间,他母亲去世时,为了完成援外任务,也没能回来见上最后的一面。
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蔡懿廷虽年过八旬,他仍坚持出诊为病人服务,对科室的年轻医生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令他们感动不已。他说:“退休,只是一个节点,而不是结束。”
五十余载辛苦耕耘,五十余载无私奉献。蔡懿廷表示,将继续为解除病人的疾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