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黄康生
雷州乌石临港工业园区的乌石23-5油田群陆地处理厂区。 记者张锋锋 摄
冬日寒风凛冽,湛江大地处处涌动着抢干、快干、实干的火热景象。近年来,我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项目质量不断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步入岁末年初的关键时刻,各大产业工程项目正以饱满的热情奋力冲刺,力争为全年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新的一年写就高质量发展的序章。
中科炼化厂区的蒸汽裂解装置。记者刘冀城 摄
今年1月至11月,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1.58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5.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4.6%,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产业工程项目的持续发力。
自去年10月下旬启动后,中科炼化化工消瓶颈改造项目便以“马不停蹄”的速度推进,并利用装置停工大修期间进行主要设备安装。今年5月底,已改造完成并投产,顺利实现裂解汽油加氢装置规模由40万吨/年扩能至58万吨/年,丁二烯抽提装置规模由12万吨/年扩能至15万吨/年。
海洋牧场“海威二号”深远海养殖平台。记者李忠 摄
全球首创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全潜悬浮定深柱稳式综合试验养殖平台——“海塔1号”加快建造,国内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落户徐闻,国内首套50kW级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实验测试平台调试成功……走进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研发基地,园区内处处涌动着创新发展热潮。作为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国家级项目和广东省重点项目,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研发基地一期建设用地约1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今年,一期工程科研园区已竣工验收,并顺利摘得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工程质量的最高奖项,为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三大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孵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支撑。目前,湛江湾实验室研发的部分智慧渔业科研成果已应用于生产,促进湛江海洋牧场建设向智能化转型升级。
深国际·湛江综合物流港项目。记者张锋锋 摄
将眼光移向麻章区疏港大道与县道670交会处,一抹充满活力的深蓝让人眼前一亮,那座现代化的蓝白配色建筑体正是湛江物流行业发展的标杆和活力引擎——深国际·湛江综合物流港。今年9月1日,这座粤西最大的“高标仓”正式投入运营,招商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其中,中国物流集团旗下的中国诚通集团(湛江诚通物流有限公司)已进驻,租赁面积约1.5万平方米。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湛江圣华玻璃容器有限公司、广州顶通物流有限公司、湛江恒一丰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等客户也在洽谈中。
深国际·湛江综合物流港,各类物资整齐码放在仓库。记者张锋锋 摄
“要提升湛江物流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湛江传统农特水产品、工业产成品出得去,先进制造业、互联网经济引得来。”据介绍,该项目重点建设融合城市共配中心、智能云仓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港,通过导入深国际丰富的物流运营能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及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整合当地物流资源,增强产业供应链服务能力。
乌石23-5油田群陆地处理厂区。记者李忠 摄
好消息还从深蓝海面频频传来:首座平台结构安装完工、高速通信网络建成、首次有缆智能分注工艺成功应用、成功应用永磁电泵……今年以来,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乌石油田群开发项目屡屡“刷新”进度,目前已顺利投产,实现伴生产物“零排放”,并采用“岸电”模式用上“清洁电”,成为中国海上油田绿色开发的新样板。
徐闻海上风电项目。记者刘冀城 通讯员莫瑞杰 摄
而在三面环海的徐闻,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湛江徐闻海上风电项目、明阳巴斯夫徐闻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同时,国家电投广东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30万千瓦增容项目已正式投产,实现全容量并网。3个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合计140亿元,总装机容量110万千瓦,预计每年可提供绿电37亿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8万吨。
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记者郎树臣 摄
与此同时,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宝武清能(广东)气体有限公司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配套空分及园区综合供气项目等4个续建重化工业龙头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195.48亿元,投资进度超94.1%,助力我市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集群,促进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化、系统化、高端化发展。
湛江湾实验室。记者李忠 摄
站在岁末年初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湛江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和智慧。展望未来,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湛江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今,湛江的各大产业工程项目正锚定目标,开足马力,奋力冲刺,努力跑出湛江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让我们共同期待并见证,湛江这片热土上的新一轮的跨越和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