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春节大扫除一般在腊月二十后,我们称“打囤”。在雷州英利镇,家乡流传着一句谚语:“打囤完,年货忙”。打囤过后,新年的脚步愈发临近,迎新的氛围在村子里悄然弥漫开来。这段时间,人们谈论的、忙碌的、牵挂的,皆是扑面而来的年味。
叶搭饼是每家每户必做的传统年味美食。它外形圆润,寓意圆圆满满,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叶搭饼的制作工艺颇为讲究。我们选用糯米和大米作为主要原料,按照特定比例搭配,口感才绵软而不粘牙。将两种米分开浸泡,浸泡时间需严格把控。舂米粉是一项耗费体力的劳作,需二人踏碓,一人在石臼旁一边翻动米粒,一边筛取米粉,三人齐心协力方能完成。把舂好的米粉制成饼皮,选用花生米、椰子丝、芝麻仁、红枣肉、冬瓜糖等混合制成甜馅,也可用花生米、虾米等制成咸馅。填入馅料,捏合成型,上下各放两张菠萝蜜叶。刚出蒸笼的叶搭饼,软糯且富有弹性,咬上一口,满是醇厚的香气。
春节期间走亲戚,我们叫做“去村”;一年里,若是哪户人家有红白喜事,直系亲属春节期间前去祝贺或慰问,我们称为“看年”。年糕寓意着“年年高”,是“去村”“看年”必备佳品。制作年糕时,人们把米粉和红糖浆搅拌成稠状,倒入铺着芭蕉叶的直径约50厘米、深约15厘米的竹篾蒸筐里,接着隔水蒸上几个小时,年糕便大功告成。需要“去村”“看年”时,便把年糕一分为四,再搭配10个叶搭饼和两刀五花肉。春节前后,总能看到人们挑着装满寓意红红火火的年糕、十全十美的叶搭饼、富贵有余的五花肉的担子,走在“去村”“看年”的路上 。
节前,家家户户庭院中挂着一串串腊肠腊肉,浓郁的年味四溢飘散。想做好腊味,挑选肥瘦比例恰到好处的新鲜前腿肉或五花肉,口感最佳。腊味配料选用八角、桂皮、丁香、花椒、小茴香、大茴香,用小铜臼舂捣成粉末,过筛后备用。腊味腌制、晾晒的时间需精心计算,每个时段都要把控得好。虽说自家制作的腊味不如市面上售卖的那般色泽光鲜亮丽,可它朴实自然,香气馥郁醇厚。
在英利,伊面也是过年必备的。伊面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先将面粉与鸡蛋按特定比例混合,用力揉搓后,让面团自然发酵几个小时。随后用手摇压面机碾轧出根根连贯、粗细均匀的面条,并边压边擀成直径约40厘米、厚约2厘米的薄圆面片,让其自然晾至半干状态。最后放入油锅中油炸,炸至金黄酥脆,伊面便制作完成。炒制伊面时,口味可根据个人喜好调成甜口或咸口。新年时,常用鸡汤、鸡杂、香菇等食材来炒制,炒出的伊面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是一道极具年味的美食。
在众多特色美食中,炖笋干也是过年餐桌上常见的佳肴。吃之前,将笋干泡发,与肥瘦相间的猪肉、颗粒饱满的黄豆一起放入锅中,慢火炖煮,醇厚的味道便随之弥漫开来。村里人早在春夏时节竹笋生长旺季,就前往山中精心挑选野生竹笋,经过一道道繁琐而精细的处理工序,晾晒出色泽诱人的笋干。然后挂在屋内,让其自然风化去掉苦涩味,便成了饱含着漫长等待与期待的年味。
新年到了,大红春联贴起来,喜庆鞭炮燃起来,欢快音乐响起来,村庄被浓浓的年味紧紧包裹。而叶搭饼、伊面、腊味、炸薯糕、蒸堆……这些饱含着祈愿与憧憬的年味美食,不仅让新春佳节更加温馨、热闹,还让过年的味道始终萦绕心间,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