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灰灰菜的春天

2025-03-07 15:57 湛江晚报  

立春后,风仍裹挟着料峭寒意,可地头的灰灰菜已悄悄冒出银灰芽尖。它们三三两两散落在收割后的稻田、番薯地里,甚至田埂边、瓦砾堆,都能瞧见其身影。叶片边缘呈锯齿状,泛着灰绿,嫩叶表面覆着一层薄薄银灰色粉末,就像洒了层白色盐屑,所以家乡人叫它“盐屑菜”,也叫“盐菜”。

虽说灰灰菜如今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历史悠久,辈分颇高。在古老的经书《尔雅》及其注释里,它被称作厘、曼华、蒙华。《诗经·小雅》提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其中“台”指莎草,“莱”就是灰灰菜。

灰灰菜不仅属于俗世烟火,也入诗入文。

宋代陆游在《午饭》里写道:“破裘负日茅檐底,一碗藜羹似蜜甜。”灰灰菜古称“藜”,“藜羹”是用灰灰菜做的野菜羹汤,食物虽普通,诗人却觉“似蜜甜”,尽显其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知足常乐的心境。他在《自咏绝句八首》其六中还写道:“一条纸被平生足,半碗藜羹百味全。”随着饮食方式变迁,藜羹逐渐变成藜粥。陆游作品里,藜粥的描述随处可见,如“一杯藜粥枫林下,时与邻翁说岁丰”“藜粥数匙晨压药,松肪一碗夜观书”“赖是病躯差胜旧,一杯藜粥且扶衰”。这藜粥,早已不只是食物,更代表一种气节、一种文化和一种追求。

灰灰菜多用来凉拌。小时候,母亲会把灰灰菜的嫩叶嫩茎择下,洗净,在开水里焯几下,捞起后用凉水过一遍,沥干装盘,滴上香油、撒上蒜末,拌匀,一道凉拌灰灰菜就端上桌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人,便像小猪争食一样大快朵颐,不一会儿就把一盘灰灰菜扒拉干净了。

今日逛菜市场,看到瓜菜铺里有灰灰菜出售。问了价格,比其他蔬菜略贵一点儿,便高兴地买了一斤。洗净凉拌,入口却是温棚栽培的绵软口感,全然没有记忆中带着泥土气息的韧劲。这时才惊觉,那些在墙角瓦缝间顽强生长的灰灰菜,那些带着柴火香气的菜团子,还有母亲鬓角沾着草屑的白发,都成了回不去的乡愁。

忽想起《野菜谱》里那句:“灰条复灰条,采采何辞劳。”这看似卑微的野菜,何尝不是用整个生命诠释着春天的真谛——不在姹紫嫣红的热闹里,而在破土而出的坚韧中。就像那些在黄土地上年复一年躬身劳作的身影,把最平凡的岁月,过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作者:杜观水
编辑:林霖
值班主任:罗颖露

立春后,风仍裹挟着料峭寒意,可地头的灰灰菜已悄悄冒出银灰芽尖。它们三三两两散落在收割后的稻田、番薯地里,甚至田埂边、瓦砾堆,都能瞧见其身影。叶片边缘呈锯齿状,泛着灰绿,嫩叶表面覆着一层薄薄银灰色粉末,就像洒了层白色盐屑,所以家乡人叫它“盐屑菜”,也叫“盐菜”。

虽说灰灰菜如今难登大雅之堂,但它历史悠久,辈分颇高。在古老的经书《尔雅》及其注释里,它被称作厘、曼华、蒙华。《诗经·小雅》提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其中“台”指莎草,“莱”就是灰灰菜。

灰灰菜不仅属于俗世烟火,也入诗入文。

宋代陆游在《午饭》里写道:“破裘负日茅檐底,一碗藜羹似蜜甜。”灰灰菜古称“藜”,“藜羹”是用灰灰菜做的野菜羹汤,食物虽普通,诗人却觉“似蜜甜”,尽显其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知足常乐的心境。他在《自咏绝句八首》其六中还写道:“一条纸被平生足,半碗藜羹百味全。”随着饮食方式变迁,藜羹逐渐变成藜粥。陆游作品里,藜粥的描述随处可见,如“一杯藜粥枫林下,时与邻翁说岁丰”“藜粥数匙晨压药,松肪一碗夜观书”“赖是病躯差胜旧,一杯藜粥且扶衰”。这藜粥,早已不只是食物,更代表一种气节、一种文化和一种追求。

灰灰菜多用来凉拌。小时候,母亲会把灰灰菜的嫩叶嫩茎择下,洗净,在开水里焯几下,捞起后用凉水过一遍,沥干装盘,滴上香油、撒上蒜末,拌匀,一道凉拌灰灰菜就端上桌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人,便像小猪争食一样大快朵颐,不一会儿就把一盘灰灰菜扒拉干净了。

今日逛菜市场,看到瓜菜铺里有灰灰菜出售。问了价格,比其他蔬菜略贵一点儿,便高兴地买了一斤。洗净凉拌,入口却是温棚栽培的绵软口感,全然没有记忆中带着泥土气息的韧劲。这时才惊觉,那些在墙角瓦缝间顽强生长的灰灰菜,那些带着柴火香气的菜团子,还有母亲鬓角沾着草屑的白发,都成了回不去的乡愁。

忽想起《野菜谱》里那句:“灰条复灰条,采采何辞劳。”这看似卑微的野菜,何尝不是用整个生命诠释着春天的真谛——不在姹紫嫣红的热闹里,而在破土而出的坚韧中。就像那些在黄土地上年复一年躬身劳作的身影,把最平凡的岁月,过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