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湛江文化大讲堂聚焦“睡眠健康”,邀请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教师、湛江市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麻晓鸽带来专题讲座,传递科学睡眠理念,普及睡眠健康知识。
麻教授介绍,近年来,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夜间过多接触蓝光、远程跨时区办公、工作与生活边界模糊等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褪黑素分泌抑制,以及存在将“熬夜后补觉”视为有效修复手段的认知误区,致使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发病率激增。
如何实现从“被动熬夜”到“主动护眠”?重要的是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麻教授介绍,可以通过睡眠限制和刺激控制,重建睡眠驱动力。一方面,采取光照疗法:起床后立即接受30到60分钟的高强度光照,可使用专业光照箱或户外自然光,睡前2到3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减少蓝光接触,可使用防蓝光眼镜或调暗室内灯光。也可以采取时间疗法,逐步提前睡眠时间:每1至2天将入睡和起床时间提前15到30分钟,直至达到目标作息,一旦调整到理想时间,就需要每天严格保持。
讲座中,麻教授还提醒,拥有良好的睡眠,应避免日间补觉,白天不睡或仅限短时间小睡(小于30分钟);注重睡前放松,睡前1小时减少剧烈运动、看视频等刺激性的活动,可尝试冥想、阅读;还要调整饮食,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酒精或大量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