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规范率从68%飙升至97%,学生课堂参与热情高涨,参与度提升28%,作业完成效率如同装上“加速器”,提高20%,还有31名师生荣耀斩获“少年讲书人”称号……在湛江经开区,一场致力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变革成效初显,这背后是多措并举、多方携手共进的不懈努力。
“小小科学家”项目活动现场。
品牌领航,因地制宜“塑”习惯
三月的湛江,晨曦微露,经开区实验学校的操场上,学生们整齐排列,手捧书本,琅琅书声划破天际,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这不仅是该校巧用“碎片时间”助力学习的一个日常剪影,也是经开区教文广电旅体局引导各学校以“学海启航 365”为指引,自主探索契合本校学情的学习习惯培育路径的生动实践。
湛江经开区涵盖建成区与东海片区,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师资配备、生源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这一现状,经开区教育和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立足本土教育实情,匠心打造“学海启航365”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品牌。该品牌以“每日精进,习惯筑基”为核心要义,构建起“课程、家校、技术”三维联动体系,锚定“时间管理、阅读储备、思考创新、实践应用、合作交流、反思调整”六大习惯维度。
在“学海启航365”品牌的引领下,经开区各中小学校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探索习惯养成教育的新路径。新民小学利用“每日计划本”和“番茄钟”帮助学生管理时间;新安小学设立班级“读书角”,开展寒暑假“书香润心灵”活动;区第四小学以“故事创编+角色体验+价值澄清”为创意路线,引领学生探寻学习的深层意义;区第三中学则聚焦“智善课堂”改革,通过“阅读、书写、自律、创新”四维路径,全方位搭建学生好习惯成长的阶梯。
精细内容,分层推进“育”习惯
“低年级学生着重夯实‘三姿规范’(坐姿、写姿、握姿)及‘生字标注’等基础学习习惯根基;中高年级学生则逐步向‘问题生成’‘知识迁移’等高阶学习能力进阶。”翻开区第四小学的《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指南》,12项核心学习习惯被拆解成21个精准、可观测的行为指标,清晰勾勒出习惯养成的“路线图”。
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开区各中小学校依据不同年级、学科特性,将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内容进一步细化,通过分层设定目标,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习惯。区第二小学巧设“晨诵—路队背诵—国旗下诵读”机制,为学生阅读挤出时间;区第三中学推行“小先生行动”,驱动学生从知识的被动吸纳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新民中学则分年级“定制”学习习惯培养方案,七年级聚焦课堂笔记与作业规范,八年级力求学生“四会”——会听、会做、会讲、会变,九年级则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经开区还注重家校携手共育。各学校洞察学生特质与家庭环境差异,创新家校合作范式,联合家长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习惯培养计划,为孩子成长汇聚家校合力。
多元评价,激励奋进“固”习惯
“本周班级总分1303分,表现优异值得表扬的1352分,有待改进的49分。最佳学生谢瑞霖,上周为沈舒怡;最佳小组陈成柯小组,上周是冯源源小组……”新民小学六(4)班班主任正专注查看“班级优化大师”记录的课堂表现数据。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习惯,经开区教文广电旅体局携手学校引入了数字化平台,如“班级优化大师”“习惯养成监测表”等动态评价工具。这些工具能够实时捕捉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表现,精准推送个性化辅导方案,助力师生养成良好教学评习惯。
同时,经开区还广泛开展各类评价活动。区第四小学开展“习惯显微镜”活动,引导学生自评与反思;新安小学评选“学习之星”和“进步之星”;区第三中学推行“梦想墙”与“自律之星”评选……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强化了他们的目标意识。
经开区教文广电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创新,以“学海启航365”品牌为指引,推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迈向科学化、常态化、特色化新高度。通过多方协同发力,经开区将努力培养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