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12小时内失效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技术|一次手术解决两大难题 跨国医患情暖南粤——广东医附院魏劲松教授团队为越南患者实施高难度微创脊柱手术

2025-05-30 16:52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在广东医附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的走廊里,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格外醒目。这面由越南患者黎诗江(化名)赠送的锦旗,不仅承载着一位跨国患者的感激之情,更见证着广东医附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医疗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image.png


五月的湛江,骄阳似火。然而在广东医附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的诊室里,50多岁的黎女士摘下口罩时,愁容满面。这位来自越南的黎女士,通过家人翻译话诉说着长达六年的求医经历。"腰部根本不能挺直,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走步感觉随时会摔倒,就连大小便也开始出现问题。"黎女士形容自己的病症时,双手不自觉地按压着腰部。六年间,她辗转越南和国内多家医院,尝试过针灸、推拿、理疗等各种保守治疗,病情却像脱缰的野马般不断加重。


image.png

黎女士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椎管内肿瘤+腰椎管狭窄


接诊的魏劲松教授是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主任,粤西地区享誉业界的脊柱外科专家,他注意到患者症状的特殊性:既有神经根性疼痛特征,又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压迫表现,病情极为特殊。进一步的增强MRI检查揭开了谜底——患者竟同时存在“腰椎第一节段椎管内肿瘤和和第四/五节段严重椎管狭窄。

"这种情况就像同时遭遇地震和洪水。"魏劲松用形象的比喻解释病情:上段的肿瘤像气球一样膨大持续压迫脊髓,下段的椎管狭窄则像交通堵塞导致马尾神经无法维持正常功能。更棘手的是,传统手术需要分两次进行,但黎女士长期患病,身体虚弱,已无法承受多次麻醉风险。经过术前有计划的多学科会诊,魏劲松教授团队制定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利用OSE(单孔脊柱内镜)技术实现微创与开放手术的完美结合。


image.png

魏劲松教授手术中


当天,魏劲松教授为患者手术。在L1节段,医生们通过6厘米切口精准摘除椎管内的鹌鹑蛋大的肿瘤,犹如拆除缠绕在精密电路上的藤蔓;而在L4/5节段,直径仅7mm的内镜通道内,高速磨钻像微型盾构机般拓宽着神经通道,360度全方位解除了马尾神经的压迫,全程仅耗时2个半小时,总出血量不到200ml。术中还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确保手术全程神经功能安全。


image.png

术前术后MRI对比:椎管肿瘤完全切除,椎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


此次手术的明星技术——OSE脊柱内镜系统,是魏劲松教授率先在广东开展的先进技术,与常规椎间孔镜相比,其操作灵活性更好,在椎管狭窄方面治疗更具优势。切口仅1厘米左右,却完成了过去需要开大刀的任务。魏劲松展示的手术视频显示,在内镜指引下,增生骨质被逐层磨除,被压迫的神经在内镜透视下逐渐清晰,真正做到了“管中窥豹,可见全貌“。

术后第三天查房时,在罗祖平护士长团队的精心护理下,黎女士已经可以站立,黎女士开心的表示:"现在双腿像卸下了沙袋,中国医生医术真精湛。"在出院前的康复评估中,黎女士的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从术前的12分提升至25分(满分29分)。如今她已能自主行走,计划下月重返工作岗位。


image.png


作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医附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年接诊患者超12000人次。科室独创的"阶梯式治疗体系"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从保守治疗、微创介入到开放手术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脊柱畸形矫正领域及肿瘤治疗,其开展的VCR(全脊椎切除)技术及TES(脊柱肿瘤全切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副院长林颢教授表示,目前医院开通了国际患者绿色通道,提供多语种医疗服务,包括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在内的多个专科均可接受外籍患者门诊及手术,广东医附院将不遗余力地为湛江对外医疗交流实现“医疗无国界”的贡献。正如黎女士在感谢信中所写:"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解除病痛的钥匙,更感受到了超越国界的医者仁心。"






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专家介绍

image.png

林颢

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广东医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骨科学研究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湛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湛江市第五届“湛江好医生”,湛江市抗击新冠疫情突出贡献奖。

专业擅长:从事脊柱外科领域,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特别是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脊柱损伤、脊柱感染、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脊柱退行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专攻的技术包括椎间孔镜、脊柱显微内镜、脊柱微创扩张管道、UBE等脊柱新兴微创技术,致力于以最小的创伤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在高位颈椎区、腰骶区、脊柱畸形矫形等复杂脊柱手术方面也有丰富经验。

学术任职: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促进与传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健康促进与医学传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健康促进与医学传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科研成果:从事脊柱外科、骨质疏松、骨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多年,主要研究工作围绕骨细胞生物学及其分化调控,纳米硒药物及天然植物中筛选活性外泌体在骨生物学机制研究和治疗应用。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课题1项,广东省教改研究项目课题1项及学校“临床+基础”项目;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专业相关SCI收录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145.9,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9.4(Precise Engineering of a Se/Te Nanochaperone for Reinvigorating Cancer Radio-Immunotherapy)。

获得2022年度中国生产力促进(创新发展)三等奖1项、广东省医学会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湛江市科学技术奖3项和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4部。现已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5名,硕士研究生在读6名,博士研究生在读4名。

出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门诊地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四楼416号诊室


image.png

魏劲松

大外科主任,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湛江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脊柱畸形专病中心负责人、外科学系副主任、2017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从事骨科工作三十余年,对骨科各种疑难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粤西地区率先创建脊柱外科以来,一直从事脊柱外科工作,积累了大量脊柱外科临床经验。曾在美国西部脊柱外科中心、美国圣地亚哥脊柱外科培训基地、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华西医院等地专门学习脊柱外科及微创外科。

专业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脊柱结核、脊柱感染、脊柱肿瘤、脊柱骨折、颈肩腰腿痛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在粤西地区率先及大量开展了脊柱微创手术,上颈椎手术,脊柱肿瘤椎体全切除及稳定性重建术,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矫形术,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等高难度手术。骨科及脊柱微创外科手术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术任职:湛江市医学会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院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科普健康促进会脊柱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脊柱脊髓肿瘤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科研成果: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外发表SCI论文10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一项,湛江市资助项目一项,另外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周日上午

门诊地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四楼413诊室(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

联系电话:13652855121


image.png

陈思圆

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2011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骨外科学专业(全日制硕博连读),获取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的骨科及组织工程研究专家裴国献教授(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自获得骨外科博士学位以来,一直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从事骨科工作9年余,对骨科各种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年终考核评选中多次被评选为先进个人。

专业擅长:腰椎退行性疾病,颈椎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创伤,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学术任职:目前任职广东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分会广东省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主持并承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启动项目1项,广东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课题1项,科研研究方向以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骨质疏松症的干细胞治疗为主。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其中3篇SCI收录。2017年凭借课题为“阿司匹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获得湛江市科学进步二等奖。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周五下午 周二全天

门诊地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四楼413诊室(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

联系电话:13824842454


image.png

王仲伟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科室秘书,中央组织部特派融水支援专家,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在脊柱外科工作十余年,曾在长征医院,鼓楼医院,新桥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交流学习。

专业擅长:擅长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肿瘤及胸腰椎骨折的开放及微创治疗,掌握骨科快速康复理念,在疼痛治疗方面成绩突出。

学术任职:中国脊柱三合联盟学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科普健康促进会脊柱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科研成果:在SPINE、MOLECULES AND CELLS等国外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3篇,国内论文15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周五上午

门诊地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四楼413诊室(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

联系电话:18318183642






编辑:王闻闻
值班主任:罗颖露
值班编委:钟忠

在广东医附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的走廊里,一面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的锦旗格外醒目。这面由越南患者黎诗江(化名)赠送的锦旗,不仅承载着一位跨国患者的感激之情,更见证着广东医附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医疗技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又一次精彩亮相。

image.png


五月的湛江,骄阳似火。然而在广东医附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的诊室里,50多岁的黎女士摘下口罩时,愁容满面。这位来自越南的黎女士,通过家人翻译话诉说着长达六年的求医经历。"腰部根本不能挺直,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走步感觉随时会摔倒,就连大小便也开始出现问题。"黎女士形容自己的病症时,双手不自觉地按压着腰部。六年间,她辗转越南和国内多家医院,尝试过针灸、推拿、理疗等各种保守治疗,病情却像脱缰的野马般不断加重。


image.png

黎女士的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椎管内肿瘤+腰椎管狭窄


接诊的魏劲松教授是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主任,粤西地区享誉业界的脊柱外科专家,他注意到患者症状的特殊性:既有神经根性疼痛特征,又存在进行性加重的脊髓压迫表现,病情极为特殊。进一步的增强MRI检查揭开了谜底——患者竟同时存在“腰椎第一节段椎管内肿瘤和和第四/五节段严重椎管狭窄。

"这种情况就像同时遭遇地震和洪水。"魏劲松用形象的比喻解释病情:上段的肿瘤像气球一样膨大持续压迫脊髓,下段的椎管狭窄则像交通堵塞导致马尾神经无法维持正常功能。更棘手的是,传统手术需要分两次进行,但黎女士长期患病,身体虚弱,已无法承受多次麻醉风险。经过术前有计划的多学科会诊,魏劲松教授团队制定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利用OSE(单孔脊柱内镜)技术实现微创与开放手术的完美结合。


image.png

魏劲松教授手术中


当天,魏劲松教授为患者手术。在L1节段,医生们通过6厘米切口精准摘除椎管内的鹌鹑蛋大的肿瘤,犹如拆除缠绕在精密电路上的藤蔓;而在L4/5节段,直径仅7mm的内镜通道内,高速磨钻像微型盾构机般拓宽着神经通道,360度全方位解除了马尾神经的压迫,全程仅耗时2个半小时,总出血量不到200ml。术中还运用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确保手术全程神经功能安全。


image.png

术前术后MRI对比:椎管肿瘤完全切除,椎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


此次手术的明星技术——OSE脊柱内镜系统,是魏劲松教授率先在广东开展的先进技术,与常规椎间孔镜相比,其操作灵活性更好,在椎管狭窄方面治疗更具优势。切口仅1厘米左右,却完成了过去需要开大刀的任务。魏劲松展示的手术视频显示,在内镜指引下,增生骨质被逐层磨除,被压迫的神经在内镜透视下逐渐清晰,真正做到了“管中窥豹,可见全貌“。

术后第三天查房时,在罗祖平护士长团队的精心护理下,黎女士已经可以站立,黎女士开心的表示:"现在双腿像卸下了沙袋,中国医生医术真精湛。"在出院前的康复评估中,黎女士的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从术前的12分提升至25分(满分29分)。如今她已能自主行走,计划下月重返工作岗位。


image.png


作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东医附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年接诊患者超12000人次。科室独创的"阶梯式治疗体系"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从保守治疗、微创介入到开放手术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特别是在脊柱畸形矫正领域及肿瘤治疗,其开展的VCR(全脊椎切除)技术及TES(脊柱肿瘤全切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副院长林颢教授表示,目前医院开通了国际患者绿色通道,提供多语种医疗服务,包括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在内的多个专科均可接受外籍患者门诊及手术,广东医附院将不遗余力地为湛江对外医疗交流实现“医疗无国界”的贡献。正如黎女士在感谢信中所写:"在这里,我不仅找到了解除病痛的钥匙,更感受到了超越国界的医者仁心。"






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专家介绍

image.png

林颢

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广东医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骨科学研究室副主任,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湛江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湛江市第五届“湛江好医生”,湛江市抗击新冠疫情突出贡献奖。

专业擅长:从事脊柱外科领域,在脊柱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特别是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骨折、脊柱损伤、脊柱感染、脊柱肿瘤、脊柱畸形、脊柱退行性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等领域具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专攻的技术包括椎间孔镜、脊柱显微内镜、脊柱微创扩张管道、UBE等脊柱新兴微创技术,致力于以最小的创伤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在高位颈椎区、腰骶区、脊柱畸形矫形等复杂脊柱手术方面也有丰富经验。

学术任职: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健康促进与传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健康促进与医学传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健康促进与医学传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科研成果:从事脊柱外科、骨质疏松、骨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多年,主要研究工作围绕骨细胞生物学及其分化调控,纳米硒药物及天然植物中筛选活性外泌体在骨生物学机制研究和治疗应用。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1项,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课题1项,广东省教改研究项目课题1项及学校“临床+基础”项目;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专业相关SCI收录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145.9,单篇最高影响因子29.4(Precise Engineering of a Se/Te Nanochaperone for Reinvigorating Cancer Radio-Immunotherapy)。

获得2022年度中国生产力促进(创新发展)三等奖1项、广东省医学会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湛江市科学技术奖3项和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4部。现已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5名,硕士研究生在读6名,博士研究生在读4名。

出诊时间:每周一全天

门诊地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四楼416号诊室


image.png

魏劲松

大外科主任,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主任,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湛江市骨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脊柱畸形专病中心负责人、外科学系副主任、2017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从事骨科工作三十余年,对骨科各种疑难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粤西地区率先创建脊柱外科以来,一直从事脊柱外科工作,积累了大量脊柱外科临床经验。曾在美国西部脊柱外科中心、美国圣地亚哥脊柱外科培训基地、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华西医院等地专门学习脊柱外科及微创外科。

专业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后凸畸形、脊柱结核、脊柱感染、脊柱肿瘤、脊柱骨折、颈肩腰腿痛疾病,以及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在粤西地区率先及大量开展了脊柱微创手术,上颈椎手术,脊柱肿瘤椎体全切除及稳定性重建术,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矫形术,重度胸椎黄韧带骨化等高难度手术。骨科及脊柱微创外科手术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术任职:湛江市医学会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基层医院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科普健康促进会脊柱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脊柱脊髓肿瘤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科研成果: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外发表SCI论文10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一项,湛江市资助项目一项,另外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级课题研究。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周日上午

门诊地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四楼413诊室(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

联系电话:13652855121


image.png

陈思圆

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6年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2011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骨外科学专业(全日制硕博连读),获取医学博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的骨科及组织工程研究专家裴国献教授(现为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自获得骨外科博士学位以来,一直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从事骨科工作9年余,对骨科各种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年终考核评选中多次被评选为先进个人。

专业擅长:腰椎退行性疾病,颈椎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创伤,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学术任职:目前任职广东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分会广东省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科研成果:主持并承担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博士启动项目1项,广东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课题1项,科研研究方向以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骨质疏松症的干细胞治疗为主。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其中3篇SCI收录。2017年凭借课题为“阿司匹林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应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获得湛江市科学进步二等奖。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周五下午 周二全天

门诊地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四楼413诊室(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

联系电话:13824842454


image.png

王仲伟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科室秘书,中央组织部特派融水支援专家,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在脊柱外科工作十余年,曾在长征医院,鼓楼医院,新桥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交流学习。

专业擅长:擅长各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脊柱侧弯、脊柱肿瘤及胸腰椎骨折的开放及微创治疗,掌握骨科快速康复理念,在疼痛治疗方面成绩突出。

学术任职:中国脊柱三合联盟学会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科普健康促进会脊柱外科分会常务委员,湛江市医学会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科研成果:在SPINE、MOLECULES AND CELLS等国外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3篇,国内论文15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3项。

门诊时间:周三下午 周五上午

门诊地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楼四楼413诊室(脊柱退变与畸形外科)

联系电话:18318183642






相关阅读
打开APP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