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岛封关运作将正式启动,这一重大政策举措不仅标志着海南进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新阶段,更给隔海相望的广东徐闻带来了全方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据11月13日《湛江日报》)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进入倒计时,“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的制度新格局,为隔海相望的湛江带来了跨海发展的关键机遇。作为粤琼合作“桥头堡”,湛江立足区位禀赋,以徐闻为前沿支点,通过产业协同布局、交通网络升级、制度创新突破三步发力,系统性激活跨海发展动能,为区域协同发展探索实践路径。
第一步,锚定产业互补,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在物流领域,推进徐闻国际物流城建设,与海南新海陆岛物流园形成“一峡两园”联动,完善集装箱多式联运、冷链仓储功能,降低货物过海成本与风险;在特色产业领域,打造下桥菠萝特色产业园,承接全国菠萝加工业务,为海南提供特色农产品补给;在新兴产业领域,推进博赊港临港产业园、零碳产业园建设,聚焦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对接海南海上风电等项目需求,构建全产业链协作体系。
第二步,升级交通网络,筑牢互联互通根基。以“快联快通”为目标,持续完善跨海交通体系。优化徐闻港运营服务,推出“快线专班”将海上航行时间压缩至80分钟,推广全预约过海模式,新增新能源车辆专班,应对封关后人流物流高峰;强化硬件保障,启用我国首个客滚应急保障基地,缩短船舶应急救助时间,筑牢运输安全防线;规划衔接湛海高铁与海南环岛高铁,推进湛江港徐闻港区荔枝湾作业区通用码头建设并申报一类口岸,将其纳入“并行港”航线网络,构建“水铁联运、多港联动”的综合物流网络,提升要素流动效率。
第三步,深化制度创新,破解跨区域发展瓶颈。以政策衔接、服务优化为抓手,提升开放合作水平。优化园区空间布局,调整徐闻经济开发区规划,新增南山、下桥、博赊港三大片区,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对进岛再出口的鲜活易腐农食产品开通属地查检绿色通道,实行“5+2”预约查检和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推进规则衔接,加强与海南在信用互认、标准互通等方面的协作,打破要素流动壁垒,让跨海合作更高效顺畅。
封关机遇下,湛江通过“产业协同+交通升级+制度创新”的系统举措,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一系列务实行动,为湛江激活跨海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也为跨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助力湛江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